陳孝榮
摘要:在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全面創新背景下,積極重視做好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已經成為優化教學機制,回歸審美本質的天然要求。結合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創新而言,實踐培養是一種參與體驗,而人文精神則是一種內涵認同,通過激發學生的審美認知和創造意識,從而實現美術教學的最佳創新效果。本文擬從高等美術教育的創新要求分析入手,從提升學生審美情趣角度探究高等美術教育活動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實踐培養;人文精神;審美情趣提升;高等美術;教育創新
高校美術教育是現代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對于整體高校美術教育機制全面創新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注立足學生興趣,優化美術教育實踐機制,使學生在具體參與美術創作與表達過程中,形成新的實踐理念和藝術修養。
一、高等美術教育的創新要求分析
美術教育是現代高等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社會發展與時代創新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高等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素材和內容,同時也引導學生以創新思維和美學理念詮釋自身理解。通過系統化的美學表達與藝術化創作,從而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讓學生在具體學習和藝術欣賞中,實現自身美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當前大眾審美水平與認知意識實現全面提升,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活動實現了全面提升與內涵創新。美術作為一項內涵高雅、文化豐富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其中所詮釋的內容,不僅是一種藝術性,更是一種基于相關審美內涵的文化創造性。因此,在當前高校美術教學體系全面創新時,想要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全面、完善的繪畫技術,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必要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客觀多樣化的審美情趣。
總之,在當前創新高校美術教育時,要為學生參與美術學習搭建實踐性、參與性平臺,通過學生綜合參與和具體了解,從而實現理想的美術教學效果。結合高等美術教育的特點看,其中所包含的藝術理念與審美情趣,都需要通過實踐參與來體驗,通過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實現美術教育的真正創新。
二、基于審美情趣提升談高等美術教育創新策略
情感是一種主觀性理念,是人對客觀事物或者相關事件所形成的意識反映或者理念認知。在具體情感理念中,審美情趣是極為重要的積極情緒,良好的審美情趣所詮釋和表達的理念是一種基于真實情感的流露與表達,反映的是對于具體審美內容的認可與欣賞。在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時,從審美情趣切入,注重做好美學教育與引導,讓學生在欣賞和品味其他優美作品的同時,形成了新的審美理念和價值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對美術創作和藝術表達的全面理解。
(一)立足美術品鑒與創作實踐:在實踐創新中創新美術教育
在高校美術教育體系全面創新時,要想有效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意識,就需要立足美術教學課堂載體,深度解析傳統審美理念與藝術創作特征,實現美術創作與設計理念的全面融合。結合高校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訴求看,只有為學生搭建實踐參與平臺,融入美學品鑒理念,讓學生在具體美術欣賞活動中,形成新的創作力量,尤其在繪畫藝術創作實踐中,感知美術藝術的生命力和人文價值。通過讓學生參與具體美術實踐,讓學生對美術藝術的理解實現深化、提升。
(二)立足美術教學的人文精神:在內涵挖掘中創新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體系創新,不僅是美術創作技巧與方法的創新,更是從實踐理念和人文精神培養出發的全面創新。在高等美術教育機制全面創新時,要堅持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集中營造學生為主的審美體系,通過豐富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美術教育與創作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審美,將美的學習、理解與創造作為當前高校美術教育體系全面創新的核心目標。美術藝術是一種人文性藝術,任何有影響、有內涵的美術作品,都是以完善的文化內涵和創造性理念為基礎的藝術形式,因此,在新的美術教育活動中,既要注重構建完善的美術技巧與創作方法體系,也要注重文化內涵的充分融入。
三、結語
美術教育是以美學精神品鑒與應用的系統化教育活動,在當前人才培養理念全面創新時,要從實踐引導與內涵教育“內外”角度出發,探究高校美術教育創新思路。因此,在當前高等美術教育時,既要充分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創作的具體技巧與方法,也要通過引導學生對經典美術作品和內容進行解析、理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念,上升為對自然生態的美好熱愛,以及對未來世界的全面認知,構建完善的美術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邵子華,張緒平.高校藝術教育: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模式——以廣東白云學院藝術教育實踐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59-64.
[2]季芳,張靜.實踐美學視域中的深層審美心理學——評張玉能教授新作《深層審美心理學》[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117-120.
[3]賀朝無.中國傳統審美意象在美術教育中的傳達探究——評《中國傳統審美意象與美術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9(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