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邱月
摘要:伴隨鋼琴教育在我國日益發展,鋼琴教學方法和目的卻日趨功利,泛技術化影響深遠,導致鋼琴教學的心理邏輯被忽略。此種情況對學習鋼琴的學生而言非常不利,失去了藝術教育的核心意義。為了培養鋼琴學生藝術綜合素養,鋼琴心理邏輯教學的重要性便隨之突出。
關鍵詞:鋼琴;心理邏輯;教學
鋼琴作為西方古典音樂樂器的主要象征,憑借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優美絕倫的音色成為當今人類文明藝術瑰寶之一。鋼琴教育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開展,很多鋼琴培訓機構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在社會教育中。因此大量家長為孩子選擇報名參加鋼琴課程,鋼琴藝術已經逐漸成為兒童和青少年培養藝術元素的首要選擇之一。但目前我國的鋼琴教育還存在著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啟蒙階段的鋼琴教育。最為典型的就是由于教育教學功利化導致的泛技術化趨勢。鋼琴教育的目的已經逐漸演變為只針對演奏技能的提高以及應付等級證書的考試,學生鋼琴藝術水平的判定也單單只通過演奏的技巧和演奏曲目的難度來區分。這種功利化的鋼琴教育使得教學內容越來越枯燥,違背了培養孩子藝術涵養的初衷。從心理學來說,也對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此種模式教育出來的鋼琴藝術學生很難具有一個鋼琴演奏者應具有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加強鋼琴教學中的心理邏輯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心理邏輯教學的意義及特點
(一)心理邏輯教學的意義
邏輯,從人類自身經驗來說,是指事物事件發展的因果關系,比如要得到秋收就需要付出春耕,要茁壯成長就需要不斷吸取養分。關于教育的邏輯概念,尤其是藝術教育邏輯概念目前我國提出的還不多,實際運用就更是沒有形成良好的體系。心理邏輯教學則是以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為前提,繼而達到良好的藝術教育成果而提出的概念。通過分析學生個人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將演奏技巧和藝術感知力相結合,在各個階段施加正確的引導,有助于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提高。
(二)心理邏輯教學的特點
心理邏輯教學融合了不同學科的內容,然而綜合來看即是藝術教育的完善體現,因此在目前我國的教育教學中有著相當的必要性。心理邏輯教學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階段性。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個體成長相當必要,它是孩子對藝術感知的基石,然而孩子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心理引導也存在著差異,比如在幼兒習琴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及老師的細心關愛以及藝術啟蒙的興趣作為第一臺階,而在青少年階段則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來感知藝術背后的文化內涵;第二,發展性。孩子藝術感知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教學中心理邏輯的運用方式也會逐漸變化。心理邏輯教學的發展性特點正是孩子心理邏輯階段性的外在體現;第三,深遠性。孩子是否以良好的方式來完成藝術學習的過程對孩子的藝術內涵培養極為重要,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為藝術注入靈魂”。就鋼琴來說,沒有靈魂的演奏僅僅能稱之為技術,而無法上升到藝術。
二、鋼琴心理邏輯教學的重心
(一)把握階段性
前文中所述,不同年齡的階段性是孩子學習鋼琴的重要環節,所以在實際鋼琴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把握孩子學習鋼琴的心理階段性。在孩子身心發展的相應階段,提供相對應的心理引導。比如在青少年階段的鋼琴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詢問學生對旋律感知的畫面,并充分交流內涵及歷史意義,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引導。
(二)發揮激勵的作用
激勵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同樣的教學內容下,激勵贊美和批評指責達到的教學效果完全不同,在教學中為孩子樹立自信對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認可尤為關鍵。在實際鋼琴教學中,鋼琴教師要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積極正面評價學生完成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變現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在肯定中給予相應的指點,使學生對整個藝術學習充滿樂觀向上的情緒,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成教學目標繼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
(三)注重學生發展
目前我國的鋼琴教育泛技術化教學情況十分普遍,多數鋼琴教師將提高學生演奏技巧作為唯一教學目標,缺乏培養鋼琴藝術家的野心和方法。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發展受到阻礙,很多學生對自己練習得滾瓜爛熟的曲目背景和作者歷史卻一無所知,更不用說音樂表達的情緒,如同只為演奏存在的機器一般。針對這一現象,在此呼吁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切勿放棄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發展,堅持藝術教育的核心意義。以心理邏輯教學的目標出發,把培養孩子鋼琴藝術感知力放到與鋼琴演奏技巧同樣的高度,為孩子打開一個更好藝術人生。
三、藝術與歷史密不可分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藝術的形成與歷史都是密不可分的,鋼琴作為西方音樂藝術傳承者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演奏樂器而已。我們在學習這一樂器的同時更需要對它所承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都有所了解,這也是對鋼琴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體現,對學生藝術內涵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國鋼琴教育中的泛技術化趨勢,和鋼琴教師自身受教育方式關系緊密,此種惡性循環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藝術素質發展極為不利。所以在鋼琴心理邏輯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理念,將藝術還原到藝術的高度,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的學習。演奏技巧應與作者所想表達的情緒情感相對應,演奏者自身與旋律的情感產生共鳴,才能繼而感染聽眾,達到藝術的效果。然而,要充分體會藝術情感則需要對曲目的背景歷史清晰,身臨其境的體會作者。先在腦海中有畫面感,再通過演奏的音樂描繪出來,這才是鋼琴藝術正確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