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要:數據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國內共有42家報刊宣布停、休刊,其中日報17家,并且不乏黑龍江晨報、法治晚報、北京晨報、羊城地鐵報等頗有名氣的報紙。(1)休停刊總數相較于2017年的16家,增長了一倍多。曾經創造無限輝煌的報紙,在移動互聯網面前已顯頹勢,傳統紙媒在新媒體時代下仿佛即將被寫進歷史書中。面對嚴峻的生存困境,傳統紙媒到了革新圖存的關口,紛紛開始思考和提出與全媒體時代發展要求相匹配的新戰略。搭建自己的融媒體平臺是目前各家紙媒的普遍性做法。至2019年就創刊已滿七十周年的《人民郵電》報,作為通信行業媒體的領頭羊,除了大力發展融媒體,還提出了搭建行業新聞中心,向“智庫化”轉型的新思路,在轉型之路上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些探索實踐對其他行業媒體轉型發展有著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淺談行業;傳統紙媒;轉型之路
一、行業媒體遇到轉型好契機
自中央發布《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為更好地應用新技術,創新出版方式,提升話語權,各大傳統媒體紛紛開始了進行媒介融合的探索。有的在傳統媒體內部增設新媒體部門,將旗下的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進行內部整合,實現統一指揮、統一管理和調度;有的整合諸多媒體平臺,打造一個區域內的綜合性信息發布平臺。一時間,新舊媒體融合碰撞、協同發展的媒介融合發展趨勢初步顯現。這其中人民日報打造的“中央廚房”成為了媒體在融合發展中的一種較為成熟的范本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媒體所采用。
《人民郵電》報在媒介融合發展上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通過微博、微信和網站,報紙生產的新聞產品在新的平臺上得到了延伸和二次傳播,在人員構成和采編流程上都逐漸向“中央廚房”模式靠攏。作為一家擁有70年悠久歷史的工信部直屬的中國通信產業的權威主導媒體,《人民郵電》報面向的用戶群體主要是業內人士,內容的專業性也更強。這樣一個細分領域的專業報紙隨著內容的分享和轉發,在新媒體平臺不僅提升了報紙在行業內的公信力,也擴大了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并且使其擁有著更多的核心用戶。但這樣的改革是否能讓他的母體更加發展壯大?能否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這樣的融媒體改革是否是行業紙媒未來的發展之路?這些問題是諸多行業類紙媒需要進一步探索的。
二、打造符合行業需求的“定制廚房”
“中央廚房”的采編模式為傳統媒體帶來的最大轉變就是最大程度實現了新媒體做時效,傳統媒體做深度的效果,既規避了傳統媒體“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效性差的劣勢,又發揮了其內容的獨占性和權威性優勢。在融媒體生產過程中,“中央廚房”的存在優化了新聞生產流程、整合信息、分享資源、提高效率等,并根據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偏好,實現精準推送,從而保證新聞生產產品的品質。(2)
媒體發展正在從“渠道為王”,回歸到“內容為王”的時代。對于與《人民郵電》報類似的行業媒體來說,建立小而精的“小廚房”,適時啟動“節日廚房”更加契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建立適應媒介融合的采編流程和新的考核辦法,發揮出行業報刊的專業屬性,生產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和有影響力的新聞產品,提升媒體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媒介融合發展的根本目的。
三、行業媒體徹底轉型的新出路——搭建行業新聞中心
從行業媒體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還有另外的一種可能——融入部委新聞中心,做好政府輿情監測分析的幫手和行業發展的專家智庫。
行業報大多數隸屬于某國家部委。實際上,國家部委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為行業服務的統一的咨詢平臺,整合旗下的多家媒體,和政府網站及政務微博、微信等,打建自己行業的第一資訊平臺。目前尚未有部委做出這樣的嘗試。《人民郵電》報來說,是工信部下屬媒體中影響力最大,采編力量最雄厚的媒體,可以以打造信息通信行業第一資訊平臺為目標,爭取相關支持,在內部整合的基礎上,擴大整合的范圍,建立綜合性的新聞中心。
紙媒的轉型,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升級的必然趨勢。行業媒體更抓住融媒體化、中心化兩大發展新機遇,在充分借鑒中央媒體智庫、兄弟媒體發展經驗的同時,適時啟動媒體智庫建設,進一步提升媒體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注釋:
盤點2018年停刊的報紙:2019,我們依然在堅守!_讀者[EB/OL].[2019-03-23].www.sohu.com/a/286058078_526335.
融媒體時代的記者融合轉型—傳媒—人民網[EB/OL].[2019-03-23].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114/c415258-29645804.html.
參考文獻:
[1]陳國權.中國媒體“中央廚房”發展報告[J].新聞記者,2018(01):50–62.
[2]盤點2018年停刊的報紙:2019,我們依然在堅守!_讀者[EB/OL].[2019-03-23].www.sohu.com/a/286058078_52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