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霄嶺
摘要:農業種植和生產是農民獲取經濟來源的主要途徑,農村政策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入,對農村經濟發展同樣具有影響作用。近年來,為了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政府出臺了相應的農業政策,如給予土地補貼、種植補貼、取消農業稅等,農村與城鎮的經濟差距逐漸縮短,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關鍵詞:農村政策;農村經濟;影響機制
農村政策是國家和政府立足于農村地區實際情況,以及我國當前的發展形勢,為其制定的相關經濟政策。農村政策出臺和落實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農村地區農業改革,發展農業經濟。農業生產作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探析農村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深遠。
一、農村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
(一)導向機制
近年來,我國政府針對農村地區出臺了相關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在農村政策的影響下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我國農村地區傳統的產業結構,通常是種植業為主,農民的農業活動僅僅是簡單的播種、收獲、出售。從土地種植逐漸轉向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后,我國農村地區體現出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種植業,開始發展林業、漁業等。另一方面,在農村政策的帶領下,農村地區勞動力流向發生變化,前些年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水平較低,許多農民放棄農業生產,逐漸開始轉向城市地區,靠務工為生。伴隨我國政府將農業稅取消,并針對農業種植給予各種補貼后,許多農民開始意識到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逐漸繼續回到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產品。
(二)激勵機制
我國政府出臺的農村政策在激勵機制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產權激勵,我國自從開始實行土地改革后,農民的手中開始有屬于自己的土地,不再受到壓迫,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顯著提升。之后,我國從種植業轉化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能夠通過更多的勞動獲取更多收益,逐漸開始自主探索增收的方式,農民的經濟收益和生活水平得到保障,農村經濟也呈現出飛速的發展。第二,需求機制。國民生活中糧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保障我國糧食的供給量滿足需求量,政府針對農業生產出臺相應政策,對農民生產形成了激勵。例如,農民出售糧食時所獲取的經濟收益更高,同時在國家糧食供過于求時,會給予農民保價政策,保證農民的經濟收入穩定發展。
(三)調控機制
農村政策的調控機制包括需求調節、價格調節和收入調節。需求調節,政府方面需要運用宏觀調控手段來保證市場內農產品的供需平衡發展,同時不斷運用有效的措施實施對外貿易,促進農村產品的出口量,保證糧食銷售渠道。價格調節,政府方面除了對糧食進行庫存保管,同時還會運用糧食展開新能源開發,通過兩種手段來提升農產品的價格,并切實保證了農產品的市場需求,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積極性大大增加,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得以保障。收入調節,為了進一步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農業生產,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國家還在不斷進行農業生產成本的調節,通過給予農民種植補貼、生產補助等,取消農業稅等方式,保證農業產品的成本降低、收益增加,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二、農村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
(一)農村地區農業投入
在農村政策尚未出臺前,農村在農業種植和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辛苦的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還要受到生產成本、自然環境的影響,本身的收入便不理想,加之需要支付較高的農業稅,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農業生產。在農村政策出臺取消農業稅后,給予更多農民種植的自信心,我國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明顯的提升。與此同時,伴隨農業稅的取消,農民農業生產獲取的經濟收益增加,農民手中可支配的資金增多,農民則可以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大力推進農村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如漁業、牧業等,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地區經濟增長
針對農民農業生產,我國政府不僅取消了部分的農業稅,同時還針對不同糧食種植品種給予一定的補助,因此,不僅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大大提升,農業產量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與此同時,農產品的產值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農業種植的面積增加,給予的補貼政策增多,并減緩了農民的生產成本,所以農民農業生產的產值和經濟利潤顯著提升。產值利用率正是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衡量農產品增產增收的重要標準,同時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三)農村地區消費結構
我國針對農村地區農業稅出臺的相關政策,對我國農村地區的消費結構產生了必然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體現則是替代效應,即農民在政策的鼓勵下,逐漸開始積極拓展農業種植土地面積,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增產增收不斷加大化肥、農藥等投入量,進而導致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必需品的價格大大增高。除此之外,由于農民農業生產獲取的經濟利益增加,農民的收入水平逐漸走向小康水平,所以消費的能力逐漸增加。從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了滿足一家溫飽問題,逐漸轉化為追求精神需求的滿足,開始側重于高端消費項目,這則是收入效應的重要體現。綜合而言,收入效應比替代效應更大,所以說,將農業稅進行部分取消,為農民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益,增大了農民的消費,對農村地區的消費結構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內容,農業問題是我國國民生活的重要問題,直接影響了國民生活水平和糧食需求,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農村政策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以及調控機制,對農村地區的農業投入、經濟增長和消費結構均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農村政策應不斷進行科學化調整,以此來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季珊珊,李海峰,何慶.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6):18+40.
[2]朱肖.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9.
[3]武融超.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D].山西財經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