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關鍵詞:小學體育;手球訓練;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教育中對體育教學日漸重視起來。但是目前,由于許多小學存在學生數量和體育器材不成正比、學校本身對體育課不夠重視、學生對體育訓練缺乏興趣等問題,小學體育教學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就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改變學生體質差問題。
一、手球訓練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意義
(一)德育作用突出。當前,小學教育中德育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各學科教學都需要體現其德育目標。而手球訓練要求學生在強調個人技術能力的同時,也要求具有團隊協作的精神。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手球訓練與德育進行自然融合,促進學生強健體魄和健康人格的雙重發展。
(二)活躍課堂氣氛。手球訓練具有對抗功能,教師在進行手球訓練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其對抗作用,結合正確的教學引導,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豐富體育教學載體,活躍體育課堂氛圍,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多元化發展。通過手球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運動需求,再通過分析梳理,為以后的體育教學引入更為豐富多元的內容素材,從而形成教師自身的特色課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二、小學手球訓練的有效策略
針對小學手球訓練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提出如下策略:
(一)適應學生年齡特點。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往往對玩游戲有著極大的興趣性,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手球訓練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游戲教學融入到手球訓練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訓練中來。如小學低年級在進行手球特點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他形狀的玩具于手球放在一起,讓學生自由選擇玩耍。但是教師在學生玩耍之前應提出引導問題:如哪種形狀的玩具跑的最遠?跑的最遠的玩具有什么特點?等。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帶著問題玩耍學習,教師適當進行提問,以確保教學的實效性。如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性,也讓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手球的基本要點,增強了手球訓練教學的實效。
(二)豐富手球訓練教學手段。手球訓練講究基本技術,要在基本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才能見到成效。因此,教師在進行手球訓練教學時,要針對手球基本技術訓練,循序漸進豐富教學手段,提升訓練效果。比如在進行手球傳球動作教學時,教師需要解決傳球動作不僵硬的難點,但是僅憑語言講解不能讓學生領悟,動作示范也可能因為動作過快不樂與學生觀察模仿。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現將傳球規程分解動作圖展示出來,并傳授每個動作要點,然后將傳球動作視頻分解慢放,讓學生一遍一遍反復觀察,從而形成深刻印象。然后再進行無實物模擬練習,最后安排學生進行實際訓練。如此,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對教學手段和方式加以豐富和優化,讓學生輕松應對手球訓練的重難點,進而提升訓練實際效果。
(三)技術訓練精確到位。手球訓練的關鍵是速度和技術。想要落實速度和技術的訓練,教師需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掌握爆發力和反應靈敏的訣竅;二是掌握攻守技術要點。其中攻守技術要點的訓練必須要精確到位,才能有效提升手球技術能力。首先是進攻技術訓練方面,教師在進行運球技術訓練時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直線運球、變向運球和有人干擾狀態下隨機運球的訓練中,要將后者建立在前者訓練成熟的基礎之上,層層遞進;在進行傳球技術訓練時,要注意傳球時機的發現和傳球的具體技術,尤其是傳球時機的把握十分重要,需要重點訓練;另外在進行突破技術訓練時,由于其觀賞性和挑戰性,筆者主要針對學生同側和異側突破的訓練,尤其注重腰部力量使用和步伐節奏控制的訓練;最后是射門技術,射門技術是上訴三種技術的最終結果,對于小學生來說,原地射門、跑步射門等都可用于訓練,其中跑步射門是主要訓練方式。其次是防守技術訓練,主要有斷球和搶球。如進行斷球訓練時,可以生生配合或者師生配合,通過調節兩人之間的距離和限定訓練對象的移動范圍,拋球者不斷變換方向和速度進行拋球,接球者要準確判斷并接住球。總之,防守訓練主要是訓練步伐和反應,只要技術訓練準確到位,無論是速度訓練還是技術訓練,都能事半功倍,成效顯著。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中手球訓練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合優化教學手段,并進行精確技術訓練,從而提升小學手球訓練的實際效果,為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燃.合肥小學生手球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8(02).
[2]莊永剛.淺析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小手球訓練[J].大眾體育,2013(09).
[3]王浩.小學手球訓練的有效策略[J].中國教師,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