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關鍵詞:德育;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滲透
體育教學中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與環境使得貫徹德育需要更特別的方式與方法,所以有必要在此對于體育教學中的德育作用部分進行必要的剖析,對于德育的滲透部分進行淺要的說明,以便體育工作者在以后的體育教學中能夠合理運用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道德品質,補上德育上或多或少的欠缺。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學生在校階段正是形成世界觀的過程,教育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幫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使其能夠辯善惡、知真假、明對錯。在學校能夠友好的跟老師學生相處,在家庭尊重父母,在社會時能夠嚴守公共秩序。當今全民健身已經成為一股熱潮,學校體育作為社區體育的基礎,作為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庫,學校體育體育素質的發展直接或者間接推動著國家整體體育素質的進步。可見于小于大,于情于理,貫徹德育勢在必行。
二、體育德育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一)培養愛國主義與集體榮譽感
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方式。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大眾體育都需要在其中貫穿的一些精神就是愛國的情懷。體育的競技項目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競技水平,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代表的是中國的競技水平、訓練水平以及科技水平。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可以滲透到日常教學的行為習慣,分組的游戲比賽和以班級為單位的學校運動會等等。在比賽中一人勝利全體榮譽,團隊合作的激烈角逐更多激發學生的集體責任意識,榮譽感也會從中升華。
(二)培養頑強拼搏的意志
體育課與其他科目的不同在于有身體活動,有多人參與,可以合作交流。體育也不是一項簡單的運動,需要自己有強大的意志和頑強不服輸的拼搏,更需要堅持到底的決心。健康的狀態既是身體狀態良好,也指心理狀態良好。好的心態可以正確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調節人際關系,解決生活矛盾。積極向上的體育活動能夠宣泄不良情緒,排解壓力,為心理的良好狀態提供孕育的土壤。
三、體育課貫徹德育的教學環節
(一)準備部分
1.做好課堂常規
課堂常規是提高體育課效率的很好方式,課堂常規對于學生的紀律觀念也有很好的培養作用。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表明,以簡練的課堂常規來開始,然后過渡到課中的基本部分,保證教學有充足的時間,不用教師花費過多時間來維持秩序收還器材,結束部分可以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起到收尾的作用。
2.選擇教材有明確的目的性
有些教材輕松有趣;有的教材生動形象;有的教材練習密度大;有些教材能夠對技能進行很好的演練。所以可根據教學的對象;教學時間;教學環境;教學的場地器材選擇合適的教材。如果教學對象是少年學生則教材就必須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的條件選擇的教材應該形象直觀,輕松有趣。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教師可以將體育課變成室內理論課,教材也隨之變化,給學生講解體育的理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其中可以觀看愛國的體育視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教學環境的變換教師需要抓住有力的教學時機,既利用春天的美好環境又能完成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教育,一舉多得。
(二)基本部分
1.強調課堂的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可以從課堂的開始部分,結束部分,基本部分來滲透。課堂的開始部分需要學生按要求的收還器材、集合整隊、清點人數,做好課堂常規,這是一節課的基礎部分也是有序的體育課的前提。教學的基本部分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教師也要變成學生愛吃的“菜”,即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應當既嚴肅又至于太威嚴,這才能維持好課堂的整體學習氛圍。當進行游戲或者比賽時嚴格按照規則進行。老師需要發揮裁判的作用,嚴格判罰。學生的規則意識會由一次一次的體育活動而逐漸加深。
2.尊重、激勵學生
每一個心靈都需要愛與贊美,成人是,未成年人也是,老師是,學生也是。教師尊重學生體現出教師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保證,只有真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教師尊重學生體現在對于學生的生活予以幫助,解決面臨的一些困難。教學中教師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在教學中對自己的課堂認真負責,不懈怠,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做好上課記錄,完成教案的編排。
(三)結束部分
站隊、收還器材等這些既是課堂的結束常規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很好教育方式。課堂常規需要跟學生事先說明,并有一定的針對性。對于教師在課的結尾時能夠客觀的總結,對完成的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需要努力的學生給予鼓勵和指導。
四、結語
體育教師貫徹德育素質需要明白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學校教育或是當下教育環境下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將教育的觀念與學生發展緊密的結合起來,需要對教學工作有很強的預見性并為此有著豐富的知識、技術、能力的積累,構建簡單實用的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胡恩建.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7(36):278-279.
[2]張健.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