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騫
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在就業壓力日漸增長、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培養大學生正確健康的價值觀顯得極為重要。此外,大學生也是高校向社會輸出應用型人才的主要群體。基于此,本文簡要說明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就業觀;不足與對策
一、健全大學生就業觀的必要性
就業觀是個人在選擇某一職業時所持有的觀念、認知及態度,是個人對就業的一種反應傾向。這種價值觀念承載著大學生對未來工作的憧憬與期望,健康就業觀的培養與形成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與國家的繁榮發展。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人次,相較2016年增長了16萬人次,近7年來,累計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5075萬人次,高校畢業生的數量急速增長,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卻遲遲不見提高,由此可見,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全正確的就業觀是高校乃至全社會刻不容緩的重要使命。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不足
(一)就業認知趨向功利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下,人們對物質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對物質金錢的片面追求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就業觀中并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部分畢業生在擇業時過于注重職位高低和薪資待遇,置專業知識、興趣愛好和自身能力于不顧,從而導致就業觀畸形發展;甚至在日后工作中出現眼高手低或無法勝任當前工作的負面現象,更不利于后期培養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
(二)職業選擇與所學專業存在偏差
部分畢業生在擇業時并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又或者由于所學專業的熱度偏低,無法找到合適的對口工作,最終選擇容易上崗且門檻偏低的職業。這種不理智的選擇會導致實際工作和所學專業知識不對稱,使學生在日后的實踐工作中缺失理論支撐,從而造成用人單位和個人的雙向浪費。
(三)誠信意識逐漸淡薄
當今社會大環境復雜多樣,普遍被學歷造假、學術欺騙和道德缺失所充斥。大學生的就業觀已被惡性的社會風氣所感染;尤其是在21世紀的網絡數字信息化社會中,誠信顯得彌足珍貴。部分學生在應聘就業時為了獲得高級職稱或優厚福利待遇,不惜進行學歷造假和學術欺騙。企業、用人單位對部分學生的信任已消耗殆盡,最終也會導致大學生自身名譽敗壞難以再就業;同時也給高校和企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
三、新時代培養大學生正確就業觀的對策建議
(一)幫助大學生平衡就業選擇與物質追求的關系
正確健康的就業觀首先體現在“務實、理智、不盲目追求金錢權利”。新時代大學生就業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向用人單位提出合理的薪資要求,不能妄自菲薄,要充分考慮到自身實踐能力,努力平衡工作投入與物質回報的關系。
(二)增強專業能力以縮小與未來就業方向的差距
大學生在校期間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以興趣為出發點、以高校為平臺、以理論為支撐、以實踐為依托全面武裝自己,以便更好地用理論知識輔助實際訓練,從而為日后工作減少阻礙、縮小差距。同時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也會開闊自身眼界,為未來就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這就要求高校要在大學前三年就對學生進行就業分析,引導學生確立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了解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就業方向以及未來的就業發展趨勢,一則能促使大學生提前為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做準備,不至于大學生在畢業時臨陣磨槍,二則也可以放寬自已的就業選擇面并順利解決就業問題。
(三)強化大學生就業誠信意識
古人曰:“誠信是人的第一通行證”,這句話在就業工作中也體現得恰如其分。如今大多數企業和用人單位在進行自主招聘時,第一衡量指標往往不是學歷和能力,而是從業者是否講誠信、重信譽。因此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誠信品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能過于任其自由發展。高校可以開展“大學生誠信就業”的知識講座,一對一的向大學生灌輸誠信概念;此外也可以設立實踐小學期,在特定時間內進行就業演練,全力打造一個誠信公平公開的就業環境,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將誠信視為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義乃至人生信條,從而全面科學的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培養和健全就業觀。
參考文獻:
[1]昌玉嬌.當代大學生就業觀教育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6(17):22-26.
[2]羅革云.大學生就業觀教育探討[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5(06):12-14.
[3]徐慶彬.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2015(12):20-22.
[4]陸仁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就業觀教育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7):30-33.
作者簡介:王驀(1983.2-),男,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研究方向: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