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彪 高繼科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合作市幼兒體育教學水平一般,存在體育活動形式和教學內容較單一,多以游戲為主;學生運動量不足,達不到發展幼兒身體素質要求;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場地器材匱乏等。并提出了改進措施,旨在為發展合作市幼兒身體素質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合作市;幼兒園;體育;對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體育期刊、圖書館信息檢索等,獲取與本文研究有關的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
2.訪談法
通過對合作市18所幼兒園體育教師的訪談和對幼兒家長的座談,獲取了相關信息。
3.問卷調查法
對合作市18所幼兒園80名體育教師以及兼任體育課的教師發放問卷,獲得72份有效問卷。
4.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結果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教師的文化程度
合作市幼兒園公辦教師本科學歷占總體的34%,民辦占13%,大專占總體的20%,民辦占9%,中專占總體的16%,民辦占4%,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幼兒園體育教師的學歷大都偏低。
(二)合作市幼兒教師專業情況
幼兒教師專業中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相對于比較少,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占了大多數。
(三)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活動場地器材情況
1.合作市幼兒園體育場地
合作市公辦幼兒園的水泥場地所占比例為10%、塑膠場地所占比例為21%、土場地所占比例為6%、草場地所占比例為12%;民辦幼兒園的水泥場地所占比例為6%、塑膠場地所占比例為26%、土場地所占比例為7%、草場所占比例為15%。
2.合作市幼兒園體育器材設備及數量
合作市18 所幼兒園擁有體育器材的總體水平相比以前來說有所提高,統計結果來看,合作市幼兒園的器材大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可移動器材,另一種為可固定器材,合作市每一所幼兒園差不多都擁有25 種可移動器材和18種固定器材。
(四)合作市幼兒園教學方式
通過訪談得知,合作市幼兒園有早操、幼兒操、體育課、戶外活動等,教學主要內容包括走、跑、跳、踢、爬、滾等。公辦與民辦幼兒園教學內容的設置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戶外活動是一項有利于身體發展、身心健康、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體育活動,從目前來看這一活動內容在幼兒園中開展的程度還可以。
通過對合作市的18所幼兒園的調查發現:合作市公辦幼兒園早操占15%,體育課占16%,戶外鍛煉活動占11%,合作市民辦幼兒園早操中10%,體育課占13%,戶外鍛煉活動占9%。
(五)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活動時間
在體育課時間方面合作市的公辦幼兒園每天的體育活動時間應達到1-2小時以上,民辦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時間也保證1-2小時以上。在國家相關規定中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時間規應在1-2小時以上,可以看出合作市公辦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時間是基本符合國家規定。
三、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存在問題
(一)體育活動內容單一、活動組織方式隨意
體育老師教學內容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和興趣低下,導致鍛煉效果達不到要求。走訪調查發現,合作市的大多數幼兒園體育教師兼職現象較為嚴重,教師水平不高,且教學組織方式單一,教師教學講解、示范過缺乏專業化,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未能感受到快樂學習的氛圍。
(二)場地器材匱乏,學生活動量較小
合作市幼兒園在場地器材方面顯得很窘迫,場地器材匱乏導致學生練習密度較小,盡管體育活動的時間達到國家規定,但在單位時間內學生活動量有限,大部分學生鍛煉效果不明顯。
(三)過分考慮安全因素,影響幼兒身心發展
合作市由于地處高原,容易導致人體缺氧,所以合作市幼兒園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內容較少。教師過度考慮安全隱患,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室外教學內容較少,且活動方式單一,嚴重影響學生身心的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幼兒園體育教師的學歷偏低,教師力量薄弱,不注重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的體育鍛煉活動目標,缺乏科學理論依據。幼兒園場地和體育器材的數量缺乏,且分布不平衡。體育活動內容單一,以做游戲為主,教學組織方式不夠嚴謹等。
(二)建議
應該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進行監督和管理,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體育教學。以健康為第一要務,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要求,為其制定相應的體育教學內容。協調學校體育教育與家庭體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加強對幼兒園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幼兒體育場地進行改善,加大對器材設施等的全面建設。使合作市幼兒園體育教學工作向更加穩定、快速、健康和全面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冷小剛.1999年我國部分省市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調查[J].科研與教研,2000,20 (6):20-21.
[2]李子鍵.尹弘飚.香港學前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2007,165 (12):28-34.
[3]劉梅春.澳門幼兒園課程管理概覽[J].教育導刊,2008 (10).
[4]黃世勛.杜淑文.幼兒園體育課運動負荷的調查研究[J].學前教育,1985 (3).
[5]李力.高校教師職業心理資本的差異性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3:(11)62-28.
[6]李長征.陶建體育是幼兒時期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J]教育探索,2003 (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