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文亞群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結構正在轉型升級,企業需要大量的較高職業素養和綜合性人才。高校體育社團作為高校課余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它能培養學生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等社會適應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刻苦鉆研等職業素養。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高校體育社團內涵和職業素養特征比較分析,試圖為高校體育社團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社團;職業素養;高職院校
一、引言
《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文件中指出要“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高等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等要求。該要求指出高校體育社團是高校進行課余體育的一個重要組織形式,它能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例如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等基本職業素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等功能。
二、高校體育社團與職業素養的關系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體育社團是以體育運動為目的或活動內容的社會團體。它是高校社團的一個主要的團體組織,是由大學生自主參與和組織的一個非盈利的群體性組織。該社團的成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而自發組織的一個團體。職業素養是指在從事職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道德、技能、行為等綜合品質,最為主要的就是職工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二)高校體育社團的功能
1.文化育人功能。高校根據自己的課程要求和目標將會設定固定的體育項目及班級,但是由于選課等原因將會導致部分學生不能選到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體育學習的效果。體育社團的自由性和同一性等特征,使得成員之間擁有的共同興趣、共同目標,社團成員在成員之間互相學習提高的過程中,將會潛移默化之中獲得了自身需要。學生是自覺和主動參加體育社團,這樣學生不會感受正常課程中需要面對的壓力。
2.自我價值培養功能。學生對體育需求是多元化的,豐富的體育項目,為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自我的平臺,而學生在加入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需求后,同時也能體會體育社團帶來的身心感受,滿足了學生多元化需求,完善了學生的人格性質和品德等心理情感。
3.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共同的興趣、目標和需求等是體育社團成員所具有的共同特質。因此,不同需求的學生能夠在朋輩和隊友幫助下,逐漸提高運動能力,并且認識到體育運動給自己帶來的收獲和快樂,使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進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三)職業素養的基本特征
1.成長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不斷發展,職場的崗位要求不斷變化,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在發生改變。如何適應這些變化,學生就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和提高自己素養、敬業精神以及業務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提升才能使職業素養具有不斷地提高。
2.習得性。通過學習、訓練,以及自我的日常行為習慣等自身的職業素養是可塑的。它受到主觀意識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交互影響,同時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塑造也是潛移默化中,而主觀意識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交互關系類似于“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
3.重要性。職業素養中重點包含了學習、莖葉、團隊協作等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有重要的決定作用,決定了學生職業發展的好壞。
三、高職院校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現狀研究
(一)高職院校學生現狀
1.自我認同感不高。進入高職院校學生多數學業基礎薄弱,自感在家長和老師面前抬不起頭,更加放縱自己,也羞于向別人展示個人的理想,認為自己是不可能達到的或者會被別人嘲笑。
2.性格特征。目前,高校以90后學生為主,這代人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新鮮事物接收較快。并且,他們性格張揚愛表現,理解事務的深度不夠,易受情緒影響;心理抗挫折和抗壓力能力不強,易走向極端。以自我為中心,對于別人的感受不太考慮,缺乏團隊忠誠感。
3.缺乏堅韌的拼搏精神。有些學生遇到困難或者工作稍微復雜就又放棄想法,拈輕怕重。在單位開具的薪資達不到預期,或者待遇比較低,就會辭退工作。
(二)高校培養職業素養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文獻研究,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學生關于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教育模式及方式比較單一,只注重教學隊伍的組建,忽視教學方法的改進,這種教育模式必定會忽視職業素養,只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結果作為最終的考核結果,而且這種方式必將也會忽視學生對于道德、責任、創新等方面的職業素養。對于企業而言,職業素養往往是他們最為看重的方向,也是企業最為關注的職工品德。
四、高校體育社團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必須要注意學生的顯性和隱形職業素養的培養,這主要是因為當前企業在選擇員工方面更加注重于對員工的隱性職業素養需求,這些道德、責任、創新等方面的隱形職業素養將會影響到告知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起到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因為,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可以體驗到失敗的失落,勝利產生的喜悅;挫折中來自朋輩的鼓勵和對手的敬重。同時,體育運動有其嚴苛的規則,在復雜多變的體育運動環境中,學生必須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處理好遇到的各種突發問題,這些都是學生職業素養和身心發展所要求具備的素養。
五、結語
通過體育社團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一方面提升學生意志品格、道德素養、行為規范等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從而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學生更易融入所在企業和單位的文化和環境中。本文從體育社團和職業素養相關理論進行比較研究,以期為高校的體育育人教學,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路徑。
參考文獻:
[1]盧元鎮.論中國體育社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19 (1):1-2.
[2]常穎.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研究——以溫州市高校體育社團為個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 (7):91.
[3]職業素養.[EB/OL].https://baike.baidu. com/item/%E8%81%8C%E4%B8%9A%E7%B4%A0%E5%85%BB/10564718?fr=aladdin.
[4]季智杰.高校體育社團的體育價值功能[J].現代農業,2010 (12):170.
[5]牛英群,謝永廣.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3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