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芳 張文文 杜學工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的意義在于剖析目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供合適的發展及改進策略,為的培養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體育實踐能力;培養
本文以《延安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培養方案(2012)》為理論依據,旨在了解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實踐環節現狀的同時,探究各實踐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而提高本專業研究生教育質量。
一、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延安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采取的培養方式是導師負責制并與結合副導師聯合培養的方式。研究生的指導方式是導師個人負責獨立指導,對學生的培養計劃進行設定和管理,指導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此外,還采用了具有創新性的“導生互選模式”,導師首先了解學生的表現和特點,學生也會在選導師前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教學特點,從而實現師生雙向選擇,這種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培養的效果。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延安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所有研究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國內外研究資料,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對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揭示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在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將其作為本文的重點問題來研究。
2.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將向延安大學全體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發放調查問卷。
3.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實踐環節培養方案的調查結果進行相關統計、整合,并針對問題按照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力求本文數據的科學、有效。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延安大學現有的課程體系
延安大學體育教育研究生將課程分為三大類。具體包括學位課程、選修課程和必修環節。學位課程包括學位基礎課程、學位專業課程和公共學位課程。在現有的課程體系當中,只有必修環節有提到實踐環節。
(二)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社會需求
對體育教育訓練學招聘的主要單位有體育教育部門(教師)、運動訓練部門、社會體育指導部門和競賽組織部門。從以上四個部門調查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社會需求的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實踐能力對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影響中發現,52%的用人部門都對實踐能力的要求的很大,40%以上的用人部門都對實踐能力有較大以上的需求度,只有4%的用人部門對實踐能力有一般性的要求,沒有用人部門覺得很少需要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具備實踐的能力。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社會實踐標準與延安大學課程設置的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延安大學課程體系中,其中只有必修環節中包含實踐環節,實踐環節時間較少,而關于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中沒有明確提到具體方案,也沒有對實踐的評價機制,學校也沒有對實踐環節做出具體評價標準。
2.延安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的比較
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水平決定了就業與發展方向。沒有用人部門覺得很少需要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具備實踐的能力。社會尋求體育人才是按照體育實踐標準進行篩選的。
3.延安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實踐能力與實踐能力標準的比較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經過本科階段到研究生階段的系統學習,普遍掌握專業基本知識,經過教育實習基本能完成教學設計。但因為知識面狹窄、實踐太少、表達能力弱等因素使得這些學生整體教學實踐能力差,與實踐能力標準相比還是相差較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體育教師的工作。
(二)建議
1.培養學生自主實踐意識
在研究生實習實踐中,有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意識自主實踐,都是當分配任務時再去做,這樣導致學生沒有自主學習,被動實踐,沒有真正應用好其實踐的作用。
2.加強教學實踐,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能力,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
延安大學體育教師以及學生自身都認為其實踐能力一般,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自身實踐能力較差或差,所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能力相當刻不容緩。注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使其教學能力增強。
3.招生部門要在研究生入學條件上實行靈活開放的選拔培養體制
為了更好地培養體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建議提升研究生生源質量,強化培養單位對培養實施的時效性與效益型的重視,加大社會需求對體育碩士研究生實踐性技能的要求,提高社會利用率。
(指導老師:杜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