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榮
摘要: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相關教育部門對足球教育教學活動較為重視,在政策方面提出較大支持來推動小學足球教學全面發展。足球運動屬于團隊型體育運動,對集體協作性、配合度要求較高。通過學習共同體模式構建應用能讓學生在足球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的集體意識,對學生學習自主性進行培育,推動小學足球教學活動全面開展。
關鍵詞:小學足球;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現狀;解決途徑
在小學足球傳統化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小學生由于自身年紀較小,對于各類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在傳統化教學模式中難以集中教學注意力。在小學足球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生性好動,對足球學習具有突出欲望。但是足球運動屬于團隊競技運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集體意識進行培育。
一、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內涵
學習共同體就是在班級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明確教育教學活動共同愿景、主要價值與情感,突出真實任務主要核心地位,強化師生之間有效交流活動,促進師生之間公共進步成長。在共同學習過程中能建立學習組織,提升精神追求。在小學階段應用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要建立開放化程度較高的學習系統,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應用各類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探究獲取更多知識。在教學中要對各類知識進行傳遞,對學生學習情感與價值觀念進行重點培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進行培育,能有效賦予教學活動意義全面提升[1]。
二、小學足球教學基本現狀分析
在小學素質教育階段中,小學體育所占比重較小,教學優勢較小。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背景下,部分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仍舊未能達到較大重視。部分小學配備的教師人數不足,有部分教師身兼數職,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難以推動小學足球教學活動全面開展[2]。
本文對某地實驗小學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能得出,學校共有專職小學體育教師6人,其中6人中沒有足球專業的教師。加上小學足球教學中缺乏完備的設施,導致小學足球運動活動開展受到限制。抽取學校100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有48.0%學生認為足球運動是全面提升身體素質的體育運動,有39.0%學生認為足球屬于競技運動項目,其中有13.0%學生認為足球是一種良好的娛樂方式,且對足球有較高的興趣。有22.0%與28%的學生認為對足球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一般喜歡。其中50.0%的學生表示自身不喜歡足球運動,通過對此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能得出,此類學生主要是受到家庭環境影響,有部分家長認為小學生要強化文化課程學習,加上足球運動激烈對抗程度較高,在運動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傷。在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教學經費對教學活動開展具有較大影響,由于該學校屬于老校區,活動經費不足,導致各項活動開展具有較大限制性。學校大多數專項經費都用于購置運動裝備,在教學活動中實際應用的費用較少。
三、小學足球教學中應用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意義分析
在小學足球運動教學中,通過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應用具有較大可行性。在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全面構建學習共同體就是將共同體中較多成員合理組織,諸如教師與學生。使得不同群體在理論與實踐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探究足球運動發展現狀與足球運動深刻奧秘。在交流協作過程中能強化師生交流,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保障各項教學活動穩定進行。加上諸多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由于相同目標聚合在一起,在共同目標奮斗過程中能激發學生團隊意識,有助于提升足球運動成果。在學習共同體中注重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能積極參與,成為學習主人翁。此類教學模式能全面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存有的各項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足球運動個開展中要注重對學生團結協作能力進行鍛煉,在運動過程中能靈活配合,通過學習共同體全面催化,小學足球運動教學活動全面開展具有重要意義[3]。
四、小學足球教學中學習共同體模式應用探析
(一)基于“學習共同體”,激活學生參與自主性
在過去傳統化小學足球運動教學過程中,要對足球運動理論性教學進行講述,對示范化運動技能進行分析,比如走、跑、跳等,之后讓學生對教師示范動作進行模仿。在各個運動小組中,依照學生個人能力對其在小組中的角色定位進行精確化劃分。比如依照學生運動能力、身高、身體素質等指導學生能在足球運動中選取守門員、中場、前鋒、后衛等。能有效確定其在團隊運動中的重要作用與特殊性,建立良好的團隊意識。其次,教師要對自身和集體之間的關系進行劃分。在足球訓練小組中,各個成員能確定自身主要作用以及存在特殊性,培育良好的團隊意識。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全面掌握個人和團隊之間的關系,不能單方面為了能表現自我忽視了集體發展職責。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發展現狀進行掌握,做好記錄,便于對學生學習現狀進行綜合評價,促使學生能全面發展[4]。
(二)發揮學生“運動情感”,引導學生交流互動
在足球教學中,要適度引入戰術化教學,為了強化小學生盯人防守能力,可以開展“火眼金睛”運動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層層遞進優化教學,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進行。首先實施“不設防一對一”。在學習共同體模式分組基礎上,各個小組成員,在不通知對方前提下,在10秒時間之內要快速跑到被盯者身邊。超時則失敗。第二階段進行“有備而來,二對一”。通過抽簽在每兩個小組中選取一名學生,從對陣方隊伍中選取一名學生,二對一盯人,在15秒鐘內如果被盯人員逃出劃定區域,則視為成功。最后一階段是“團結力量大”,每個小組選取多個學生,應用互相盯人的方式,在20秒時間內最先碰觸到預定區域的足球,則為勝利。在足球教學中盯人屬于訓練難點,在突出學習共同體作用基礎上,選取游戲化教學方式建立良好的訓練環境,提升教學質量。
(三)立足“發展本位”,營造良好氛圍
在小學低年級教學過程中要定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足球比賽,或是通過視頻轉播方式轉播相應的體育賽事。足球課堂教學活動屬于系統化教學過程,要讓學生小組練習接停球進行訓練,教師要將此動作分為三個基本步驟,首先要教會學生腳內側停球、腳底接停球以及胸部停球。當學生都能掌握基礎動作之后,開始教學第二個動作,第二個動作學會之后再回顧第一個動作,當一、二動作步驟都能精確掌握之后,再進行第三個步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將重點步驟分層講解,等到學生掌握基本知識之后進行教學。在學習共同體模式應用中,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身體素質與基本運動能力進行鍛煉,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對學生基本耐力進行鍛煉,擬定差異性訓練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因材施教。正規足球比賽時長為90分鐘,在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奔跑耐力進行調控,設定差異化訓練計劃。大多數小學生運動能力有待提升,難以堅持90分鐘不停歇運動,所以要求教師要實施針對性體能訓練,之后進行加量練習。
五、結語
綜合上述,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全面構建學習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能全面激發學生運動能力。讓學生在真正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感受足球運動的快樂。能保障足球運動全面發展,推動小學足球教學活動全面開展,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艷紅.淺析學習共同體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4(2):79-80.
[2]賈玉虎.基于校園足球政策,優化小學足球教學[J].新課程·上旬,2019(6):224.
[3]王薇薇.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足球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9 (49):140.
[4]閆炳勝.足球游戲在中小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