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軍

摘要:體育在中學階段習慣性被當作“副課”,到了高職學習階段學生不能馬上重視體育鍛煉,加上學生普遍愛上電子游戲,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缺乏。體育教學中合理進行體育游戲的運用不僅增加了趣味性,也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把體育游戲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體現出游戲的趣味性帶動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育游戲;教學運用
一、目的
在之前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沒有開展體育游戲,也就是根據課前教案來統一授課,授課內容是按備課內容來進行,教學過程往往是枯燥乏味,出現學生積極性不高,中途早退,甚至下堂課直接不來的情況;為了改變這一情況,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游戲,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需要開展的體育游戲,通過體育游戲來預熱或直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運用,使同學們樂在其中,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帶動出大家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出教學預期效果。
二、方法
根據體育教學的人數來選擇合適的體育游戲,如適合大班還是小班,體育游戲準備2-4個,具體的體育游戲方法如下:
1.推小車:該游戲鍛煉手臂力量,培養協作精神。適合小班,2人一組,一人原地趴下,雙手支撐地面;另一人托住原地趴下同學的雙腳,兩人互相配合向前爬行20米,再輪換位置,返回原地。根據實際情況,可增加游戲難度,爬行中增加雙手擊掌。
2.長江、黃河口令:該游戲可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適合大小班。每組10人,原地半蹲待令;左長江、右黃河,聽到長江口令向左快速跨2步,同時手觸地,聽到黃河口令向右快速跨2步,同時手觸地,口令可交叉。
3.眾人拋球:該游戲可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及速度,適合大小班。每組10人及以上,選定區域,一人持球,其它同學圍住持球同學,持球同學向上把球拋出去,其它同學可立即散開,拋球同學隨機叫出一個同學名字,被叫名字的同學要立即回來接住球,再拋球,再叫同學名字,可循環。如球著地,接球的同學沒有接住球,立馬大叫停,所有的同學原地停住,叫停的同學可拿球砸向離自己最近或最遠的同學,被砸住的同學要接受懲罰。
4.網魚:該游戲可鍛煉學生的奔跑能力及協作精神,適合大小班。固定較大區域,全班參與,選定一人為抓魚人,其它同學分散在固定區域,抓魚人追向不同的目標,目標被抓魚人碰到后,和抓魚人一起手牽手抓下一個目標,直到全部抓完。游戲過程中,手牽手不能脫手,脫手抓到目標不算,游戲結束后,被抓到的目標要接受懲罰。
三、結果
經過對某一班級2次體育教學無開展體育游戲,3次體育教學開展體育游戲的數據匯總及對現場學生的了解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后,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積極性提高,都愿意參加上課;說明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游戲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游戲也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完成,學生出勤率也逐步提高。
四、結論
總之,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通過體育游戲的運用,不僅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團隊精神,也增加了教學中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面。體育游戲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具有趣味性,又有很好的鍛煉價值;作為體育老師要具備創新體育游戲的能力,發揮體育游戲的作用,充分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實現體育游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龍.淺談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定位[J].湖北體育科技,2002,21(1):113-114.
[2]張新革.淺談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16(9):236-236.
[3]余先繼.淺談體育游戲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2(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