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愛華 張世忠 勇剛 張志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對象是人,它是以人為作用對象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獻。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需要改進教育內容,創新方法手段,破解矛盾問題,提高教育質效。體育教與學就為其提供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思路和平臺。
關鍵詞:體育;女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性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全國教育戰線引起熱烈反響。近年來,我國學者把認定“陽光體育”為時下體育文化的主要方式,概括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規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制度、倫理道德、審美觀念,還包括為達成目標的各種改革舉措以及相應的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對象是人,它是以人為作用對象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那么,體育教與學就為其提供了實踐的平臺,使人們的思想向社會發展所要求的方向變化,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一、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要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1.“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并不是人,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以及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學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性科學,思想政治教育是該學科的中心概念。我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并借鑒吸取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2.通過系統的教育,使得高校大學生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a.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b.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分析方法;
c.具有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d.了解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e.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
f.掌握文件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學研究和工作能力。
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確定教育現代化總體目標的基本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分為相互銜接遞進的三個步驟。
1.《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要求2020年確保“十三五”規劃各項發展目標全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收官。預計屆時我國的“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里所說的重要貢獻,既要服務國計,又要服務民生。
2.《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立了下一階段奮斗目標,就是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為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至此,2035年教育現代化的施工藍圖展現出一個宏大愿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必須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強引領性,設置重大研究課題、項目,培育引領思想、引領時代的優質成果;要增強協同性,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統領,匯集不同地域、高校、學科、專業的優勢資源,共同開展理論攻關;要增強實踐性,將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定位于推動思政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師德師風建設等具體工作之中,提升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體育教與學就為其提供了實踐的落腳點。
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提高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站位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發展目標,就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步搭建起符合基本國情的、有利于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下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設施、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現代化,依托于體育教與學的實踐平臺,從實施結構上可視為三大組合:
1.以《學習中國》為例,致力于“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發揮統領作用。要求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切實惠及億萬人民群眾的頂層設計方案。
2.以《學習中國》為例,圍繞“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殘疾兒童少年享有適合的教育”等六個重點,多方位部署,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
3.以《學習中國》為例,著眼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多措并舉夯實教育現代化的制度基礎。形成政府、學校、社會依法共同參與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
四、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認真審視實際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體育教與學等各類課程實踐的平臺,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1.思想認識有待提高。由于長期處于和平的環境,一些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憂患意識有所淡化。一是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認識不清。認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那么重要了,致使一些事關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問題得不到重視和解決。二是思想政治建設與學術建設協調發展的思想不牢。認為發展科研、改善教學是當前的主要工作,思想政治建設可以讓一讓,緩一緩。三是履行思想政治義務和支持組織建設的意識不強。認為思想政治建設是國家的事、黨委的事、學校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
2.工作機制有待健全。從運行機制看,學校、院系兩級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人少、事多、時空矛盾突出,工作缺少持續性和延續性。從協調機制看,亟待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制度落實不夠,工作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從考評機制看,期待剛性的監督考核細則,對違反《思想政治教育法》的單位或個人也缺乏配套的懲處措施。從保障機制看,渴望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補入更快捷的專項資金保障。
3.公共資源有待整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場所缺乏統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場所分散,看點不多,面積窄小,活動受限。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一些有駐軍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但沒有建立軍地共享機制。三是針對農村貧困偏遠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扶助方法比較單一,缺乏人員、教材和場所,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方面存有缺項和短板。
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拓展選拔視野,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保證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由此,體育教與學就為其提供了理論架構和實踐實習的平臺。
1.采取新方法新舉措,更新思想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不竭動力。開創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我們必須自覺用新時代的最新思想武裝頭腦,具備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新思維新理念。增強政治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準確把握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的根本要求,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增強戰略憂患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引導大學生認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堅定跟黨走、聽黨話的信心。
2.采取新方法新舉措,要完善體制機制。全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舉全力,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領導機制,各級黨委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黨委議事日程,納入目標考評體系。協調機制,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機構職能,完善運行機制,明確主體責任,細化目標任務。保障機制,在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服務經費納入預算,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需要。
3.采取新方法新舉措,要創新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加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借助媒體力量,改進教育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依靠主流媒體擴大影響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憑借主流媒體的強大力量,占領意識形態和社會輿論主陣地,擴大影響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當中倡導建構性的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踐,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體育教與學的實踐示范基地,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平臺。真正做到“虛”功“實”做,把“軟指標”變為“硬約束”。把解決師生的思想問題和教學科研、學習就業等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