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僅
摘要:健身運動是由各項運動動作構成的激烈、多變、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其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也相對較高,為了更清楚的知道人們參與健身運動而引起的運動性損傷的相對規律,本文通過呼和浩特各高校參加健身運動學生的調查分析,針對其損傷特點和損傷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保護措施,為提高預防健身運動損傷提供參考,為促進更好地開展健身運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幫助。
關鍵詞:健身運動;運動損傷;預防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健身體育事業不斷發展,人們參加健身體育鍛煉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也逐漸增多,如果不加強體育健身運動預防措施,不注意安全及運動的防護,則易發生運動損傷,特別是大學非體育專業的學生,由于個別器械、身體技能,要求技術含量較高,運動強度大,經常會出現運動損傷,筆者通過調查訪問并結合理論知識,對在校大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作出相對合理的預防和了解,希望能夠對在校大學生的運動起到一定幫助。
一、研究對象
呼和浩特高校健身運動的學生(共100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查找有關健身運動中常易出現的錯誤動作,運動損傷預防等方面的資料,為這次研究提供理論上的依據。
(二)問卷調查法
對高校健身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進行。該問卷內容能全面有效的反映出學生健身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三)數理分析法
對搜集到的有關數據全部進行統計分類。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健身運動強度結果分析:
1.您每周會去健身鍛煉幾次
統計表明,鍛煉健身的學生每周去鍛煉的一到兩次的最多所占比例為52%,兩次到三次的其次為32%,三次以上的為14%,一次都沒有的為2%。體現了我校學生鍛煉頻率的特性,也對應了學生們在業余時間里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較低。
2.您喜歡什么健身運動
統計表明,健身的學生去健身房跑步運動占的比例最大為54%,胸部練習其次占18%,其他占15%,肩部練習占8%,杠鈴蹲起占5%;說明我校學生對跑步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器械練習,輔助練習的程度,對器械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程度不高,所以造成腳和踝關節損傷的程度相對較高。
3.您參加一次體育運動的時間大概是
統計表明,同學們普遍健身時間為30分鐘-60分鐘的占61%,30分鐘以下為26%,60分鐘以上占13%。大部分學生鍛煉的時間相對較低。
4.您去健身后的強度有多大
統計表明,同學們每次健身結束后大汗淋淋的占36%,出一點汗的占33%,身體微微發熱的占23%,沒什么感覺的占8%。可以看出同學們平常鍛煉時間不夠,缺乏體育鍛煉,導致身體素質較差,以至于一點點的運動量就大汗淋淋。
四、健身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
(一)主觀因素
思想動力不全面,缺乏安全意識。不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是不充分和不合理的。
(二)客觀因素
每項運動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術特征和運動規律。在健身房鍛煉運動有兩個主要原因:一種是太過高昂的訓練情緒;一種是訓練者本身缺少相關的運動知識,這樣有很大概率的增加了運動損傷。
(三)心理因素
運動損傷的發生通常與鍛煉者的意識不足和心理麻痹相關,以防止運動損傷。由于鍛煉者對運動損傷的片面認識,在健身鍛煉的過程中對此不當回事,不去重視,并未采取行之有效的預防和保護措施。
五、健身運動引起損傷預防
(一)思想上的集中認知
思想上給予集中認知。首先要熟知和認知普遍運動損傷的基本常識與知識,然后要對運動前有個大體的運動訓練計劃,并實施,健身運動要遵循身體的發展規律和必要基本要求,將全面健身運動和競技技能運動相互結合。
(二)充足的準備好熱身活動
無論您是從事任何健身,運動前準備和熱身活動都非常重要。因為準備活動可以首先提高肌肉的溫度,克服肌肉組織的粘度,并增加肌肉和韌帶的伸展和彈性。
(三)有效控制和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時間
過度的訓練強度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必要原因之一,在時間長、高效率、大符合運動的訓練中,人體所承受的運動負荷已達到或超過自身最大負荷量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和完全恢復,由于身體疲勞的持續積累,機能很容易下降,導致過度訓練,身體不適。負荷和強度應根據運動員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呼和浩特市高校參加健身運動的學生運動損傷率較高。
2.呼和浩特大學參加健身運動的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要部分位是踝關節和膝關節。
3.呼和浩特市高校參加健身運動的學生原有運動損傷情況主要是:準備活動量太小或者活動量超標;自我保護意識不足;運動負荷過重或局部壓力差過大;自身體質差素質達不到;動作粗野;技術動作合理;身體疲勞或傷病等因素。
(二)建議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健身體育事業不斷發展,人們參加健身體育鍛煉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也逐漸增多,如果不加強體育健身運動預防措施,不注意安全及運動的防護,則非常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要達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要高度重視運動損傷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在這一次關于我校大學生健身情況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學生自身、學校等多方面的問題。在此,我們希望同學們應該學習健身運動的知識,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開展健身運動,強壯自己,豐富自己。從運動部位的統計來看,下肢多于上肢,這與下肢的高頻率和運動時的最大重量有關。下肢關節,尤其是踝關節和膝關節,在運動過程中經常進行屈伸運動,而較大的重量使其在運動中更有效。它也很容易使接頭承受超過它能承受的壓力。因此,關節損傷的概率遠高于其他部位。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加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并注意借用一些外界保護。如拉力繃帶等。
參考文獻:
[1]王麗麗,武超,等.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
[2]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3]姚鴻恩.體育保健學(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劉永祥.健康體育與養生保健[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