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濤
摘要: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對于精神、物質等方面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增長。但是,對于儲蓄國債投資方面,很多農村地區的群眾還不是特別了解,與制定的國債銷售目標存在很大的差距。投資國債不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還可以充分體現出投資產品的公平性特征,將普惠性質的產品價值充分體現出來,維護農村金融和當地的治安秩序。基于這一情況,本文就目前農村地區對于儲蓄國債投資存在的難題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結合自身的經驗提出了相對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農村地區;儲蓄國債;投資;難題
一、儲蓄國債發行投資者結構特點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逐漸提高,而儲蓄國債的發型方式,對儲蓄國債的投資者結構有非常大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目前,我國實施的儲蓄國債形式有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兩種。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發行憑證式國債,主要是面向機構投資者和個人,發行的方式為國債承銷機構承購包銷,由承銷銀行被動持有銷售剩余的憑證式國債;在2006年的時候國家開始發行了電子式儲蓄國債,主要是面向個人,發行方式為承銷機構代銷,銷售剩余的儲蓄國債由財政部收回。
(一)年齡結構集中
從目前購買的儲蓄國債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主要的投資者為年齡偏大的人群,這部分人的特點就是追求收益穩定和低風險,尤其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購買。這部分人對于儲蓄國債的投資熱情比較高,而年輕人的購買熱情比較低。據相關統計顯示,如果基于投資者的年齡結構進行劃分,30歲以下的投資者只占3%,30-40歲的占12%,40-50歲的占32%,50歲以上達到了53%。
(二)呈現明顯個人偏好
儲蓄國債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收益穩定、安全性高,是以國家信用為保證,受到穩健性投資者和保守型投資者的青睞,已經成了退休居民和收入穩定人群非常重要的一種理財方式。而對于那些追求高收益和風險能力承受強的投資者,對于基金、股票更加青睞,只是將儲蓄國債作為一種投資補充方式。
(三)城鄉差別較大
儲蓄國債的投資群體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購買的人群比較少。有相關調查顯示,SD市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農業人口為840萬人,占比為83%。在2018年憑證式一期、二期國債共銷售了7000多萬元。其中市區銷售就達到了5800萬元,占比達到80%;各縣區銷售額為1234萬元,占比僅為17%;農村居民僅購債217萬元,占比3%。從這一數據也可以看出,城鄉居民投資儲蓄國債存在的差距是巨大的。
二、農村地區儲蓄國債投資難的原因
(一)鄉鎮網點沒有承銷儲蓄國債資格
對于經濟欠發達的省份,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農村商業銀行或是信用社。雖然在鄉鎮上基本上都設有農村信用社,但是卻沒有代銷儲蓄國債的資格。雖然在部分鄉鎮設立了郵政儲蓄銀行,但自營網點比較少,還會受到郵儲代銷比例小、業務操作不熟練以及網絡系統等因素的影響,實際銷售的儲蓄國債非常少。
(二)農民不了解國債知識
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的黨支部干部對于國債的認識還停留在發行初期的國庫券上,只有個別人通過網絡、電視了解國債并有購買的意愿。但是大部分鄉鎮工作人員只是簡單的了解國債的基礎知識,對于儲蓄國債的利率變化、是否可以提前兌付完全不了解。并且,農民有非常顯著的季節性特征,與國債的發型周期出現不同步的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儲蓄國債的銷售。因為農民手里“閑錢”比較多的時間集中在春節和糧食收獲的季節,對農民來說就算了解國債,也會出現“有錢無國債、有國債無錢”的情況。
三、破解農村地區儲蓄國債投資對策
(一)落實“三農”政策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普惠政策有非常明確的指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在開展儲蓄國債發行的過程中,要貫徹落實好“三農”政策,并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兼顧政治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銷售儲蓄國債的時候,承銷銀行要對鄉鎮網點加大支持的力度,分配額度的時候要充分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讓農民可以分享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也使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更加便利優質。
(二)細分儲蓄國債市場
目前,在農村金融機構中,更加側重于憑證式儲蓄國債的發行,而城市更青睞于電子式儲蓄國債。所以,要對儲蓄國債的銷售方式和品種進行細分。對于農村地區的農民群體,主要銷售憑證式國債。而國債未來的發展趨勢為電子化,但因為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憑證式國債的銷售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可以適當的引導農民購買電子式國債,將其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比如保管方便、成本較低以及還本付息便捷等。可以引導個體投資者通過證券交易的方式投資國債,使資金的流動性得到提升;而對于中青年投資者,可以利用網銀購買儲蓄國債,降低國債發售出現擁擠的情況。通過不同的手段,對儲蓄國債投資者進行分流,緩解供求矛盾。
(三)采取分步推進方式
首先,在秋收及春節期間舉行“送國債知識下鄉、送儲蓄國債下鄉”等活動,可以發行憑證式國債,做好“上門兌付”。其次,落實“先鄉鎮再農村”分步推進的方式,使農民購買儲蓄國債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可以在各鄉鎮的郵政儲蓄網點進行試點,再逐步進行推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投資方面的問題越發關注,比如近幾年比較火熱的儲蓄國債。儲蓄國債主要是政府面向個人發行的一種不可流通的記名國債品種,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產期儲蓄性投資的需求,通過吸收個人儲蓄資金,使長期需求得到滿足。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中,為了能夠吸引農村地區的購買國債積極性,首先要落實好“三農”政策,并采取分步推進的方式,對儲蓄國債市場進行劃分,將儲蓄國債的優惠政策讓農民有充分的了解,從而發揮出儲蓄國債的價值,確保我國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淑霞,孫鑫,孫雨婷吉林省儲蓄國債投資者結構調查——基于儲蓄國債投資者調查問卷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8(11)
[2]王文杰破解農村地區國債銷售難題的思考——以甘肅西和縣為例[J]時代金融,2018(23)
[3]劉寶磊普惠金融發展背景下農村地區居民遭受金融排斥的程度、原因及其對策研究[J].納稅,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