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摘要:當前世界經濟強國的發展都歷經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較有典型代表的比如美國、日本、德國、歐盟等,并最終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了區域失衡發展問題的較好解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先后歷經強調“均衡”“先富帶后富”到當前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戰略轉變,特別是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深入和不斷調整,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的奇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基于此,本文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現狀及完善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現狀;突出問題;完善策略
區域經濟一體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來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國城市和農村之間仿佛隔著一道大門,形成了一種特有的二元發展結構。在改革開放后,這種畸形的經濟發展結構,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解析
區域經濟一體化(Regional EconomyIntegration)根據“區域經濟”界定不同,其具體內容也存在差異。本文以中山大學陳瑞蓮教授對經濟區域三個層次即微觀國內經濟合作區域、中觀區域經濟合作區域和宏觀的經濟合作區域的劃分為依據,探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微觀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內容,比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京津冀、長株潭等。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于1954年最早提出的經濟一體化的概念,并得到了當時發達國家政府和研究學者的廣泛認可。在國外對區域經濟一體化概念、理論的基礎上,國內學者從國內區域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從不同角度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行了發展。綜合來說,對于一國內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其實質就是打破區劃和觀念限制,通過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生產要素一體化流動、產業活動一體化布局和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縮小區域內部各經濟地域單元間的經濟差距,實現區域內部經濟的空間均衡發展和整體實力持續變強。
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計劃的重要環節,是我國發展戰略的要求。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提出城市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口號,將所有資源集中于城市,優先促進城市經濟發展。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新時期經濟發展需求。如果繼續堅持原有發展模式,將會進一步拉大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為有效解決新時期背景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班子,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提出了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這個戰略主要內容為“從線到面”,逐步形成區域合作,統籌多邊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三、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重復,利用價值不高
長三角區域的公路和鐵路的建設有效的提高了區域可達性水平,但是長三角因為缺乏區域綜合的規劃,不同交通方式之間沒有達到充分的協調,銜接程度不夠,這些都對長三角的互聯網水平的全面提升提出了考驗。將經濟資源更多轉向基礎設施領域,不僅會導致基礎設施的重復、浪費效應直線下降,也會導致在整個過程中政府機構掌握權力和資源過多,使地方政府機構在投資的時候存在權力尋租和腐敗的空間。
(二)區域經濟均衡協調發展問題
首先,區域差距問題。笫一,從宏觀區域劃分來看,中西東部區域差距明顯,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布來看,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從數量分布來看,仍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與此同時,由于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區模式成型和發展較快,東部沿海城市共有國家級別經濟技術開發區幾乎占到了全國的一半數量。此外,東部沿海按省份來看,國家級別的經濟開發區也存在著分布不平衡的問題。第二,從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區域經濟均衡協調發展面臨著東西中部進一步拉大的問題,市場機制作用下生產要素大量向東部聚集,中西部產業轉移政策落實不明顯。雖然區域發展規劃數量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但是區域差距現實和進一步拉大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基本趨勢。
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完善策略
(一)培育提高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先使自己的企業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擁有相對雄厚的資金之后,通過各地區進行協商之后,分別制定出各自地區的產業發展計劃,結合自己地區原有的優勢產業的投資;通過專業化分工協作加強產業鏈的水平;通過創新和人才戰略,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配套設施加大投入力度,將政府的審批制度簡單化,盡可能實現產業結構高端化和產業效果高度化的目標。
(二)加強區域法律制度的規范性和完善性
要想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要積極學習其他區域的先進發展經驗,積極完善整個區域的法律體系,并以此為準則推動整個地區的發展。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導致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難以解決出現的矛盾,大大影響該區域的有效發展。因此,要加強該區域法律法規的完善性,從而起到約束作用,尤其是不同國家往來貿易,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能夠起到規范作用,并積極搭建和完善針對不同國家出現矛盾的解決機制。進一步細化各項稅收減免條例,有效調動整個區域不同國家貿易往來的體量。
(三)對區域范圍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為此,政府部門需要站在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上,規劃基礎設施,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應結合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空間布局的實際情況,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和調整。
五、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經濟一體化不僅能夠促進現在的經濟發展,還利國利民。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只有改革者才能夠持續進步,只有創新者才能夠不斷強大,貫徹發展新理念,通過建立新的治理體系、平衡協調機制、構建有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和培育有競爭力優勢的產業這些建議,大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向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發展,有效推進經濟國際化高速發展,并且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
參考文獻:
[1]鄧麗.政府主導區域經濟一體化影響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研究[D]廣州大學,2019.
[2]岳姍,金融一體化與區域經濟差異化的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9.
[3]杜峰.經濟視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與機制[J].營銷界,2019 (1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