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濤
摘要:近年來,國家經濟實現了跳躍式地進步,各行各業也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實現了飛速發展。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進程的深入,資產支持證券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各種類型的證券開始快速增長。實施資產證券化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企業的資產轉變成現金實現融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就針對不同類型資產支持證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影響開展分析。
關鍵詞:資產支持證券;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分析
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投資人和融資人非常關注的對象,發行量已經達到了萬億元。在發展的過程中,資產支持證券的“基礎資產”屬性逐漸弱化,強化了“原始權益人”屬性。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主要集中在熱門行業以及高產值、高能耗的重點行業中。在2015年發布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對怎么才能夠通過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進行了明確,促進我國的綠色金融產品得到快速發展,加強資本市場體制建設,實施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
一、資產支持證券概述
(一)概念
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y,簡稱ABS),是開展資產汪券化業務活動的最終產品。按照發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中的要求,由特定的信托受托機構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按照《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中的要求,資產支持證券是投資者享有專項計劃權益的證明,可以出質、轉讓、交易以及繼承,充分體現了便捷性的特點,可以實時結算資金。資產支持證券最初采用的基礎資產為住房抵押貸款,隨著證券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和金融市場的日益成熟,用于支持發行的基礎資產類型也不斷豐富,目前還包括汽車消費貸款、信用卡應收款、學生貸款、住房權益貸款(home equity loan)、設備租賃費、廠房抵押貸款(manufacturing housing)、貿易應收款等。
(二)理論基礎
資產支持證券最為核心的內容在于“破產隔離”,而“破產隔離”就是利用特定的機構真實出售擬證券化資產,從而使投資機構本身與該資產、發起人風險隔離。歐美國家認定的“破產隔離”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是否存在“合格實體”也就是特殊目的載體;第二點,是否存在“合格資產”,指的就是底層基礎資產;第三點,是否“轉讓”,就是是否有真實意圖的轉移、購買或是出售;第四點,是否“與資產支持證券相關”,指的是交易背后的本質目的。我國近年來對資產支持證券進行了改革,提出了更加適應我國國情的要求和相關標準,比如信息披露、結構分層、自持比例、評級要求等。但屬于其理論基礎的“破產隔離”機制依然存在,這更是區別于債權融資以及股權融資。
二、資產支持證券對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影響
(一)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社會融資規模是金融機構向非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當金融機構向外發放貸款只有非金融機構償還貸款前無論貸款形態發生怎樣的變化,債券是否在金融機構間發生轉移,都屬于社會融資規模的范疇。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時,當貸款的所有權沒有出現轉移的情況,就會繼續在金融機構的貸款數據中,也包含在社會融資規模范圍內。但是,當貸款的所有權出現轉移情況的時候,就不會列為商業銀行的貸款,屬于財產信托,而目前財產信托還不在社會融資規模范圍內。
(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
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都可以發起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其中,非金融企業可以將資產質押或是出售給基金管理公司及證券公司獲取資金,之后再依托這些資產發行證券。實際在開展業務活動的過程中,非金融企業從金融市場獲取資金,應當將其納入到社會融資規模中。當發起人是金融機構的時候,就需要對基礎資產類別進行劃分,如果基礎資產是具有對非金融企業融資性質的資產就屬于社會融資規模計范圍。當發起人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時候,而且資產未發生轉移的資產支持證券,還是在社會融資規模范圍中。
(三)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受益憑證
相比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受益憑證企業資產支持證券來說,只是受托人變成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的管理機構。并且,發行平臺也變為保險資產登記交易平臺(保交所)。一般情況下,投資者為保險業金融機構,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對社會融資規模的影響與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相同,需要根據所有權轉讓情況、基礎資產類別以及發起人性質等情況區別對待。
三、資產支持證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建議
(一)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分析
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的交易場所為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市場投資者表明可統計和可計量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數據。所以,對于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基礎資產,由原始權益人進行報送。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設置專門的指標,由非銀行融資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報送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以此作為基礎資產的貸款數據。
(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分析
企業資產支持證券面向的投資者是合格投資者,代表可以統計和可計量企業資產支持證券數據。但是,因為原始權益人涉及到的范圍非常廣泛,有部分還沒有與人民銀行建立統計關系。所以,統計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融資機構的資產支持證券基礎資產數據的時候,不要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的數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資產證券化近些年實現了飛速的發展,從2005年發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管理辦法》以來,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越來越豐富,業務職業也變得越發完善,截止到2018年我國的資產支持證券累計發行了1968支,累計發行規模超過了4萬億元。本文主要針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展開分析,因為目前我國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受益憑證發行總量不多,無法準確認定未來的發展狀況,建議達到一定規模后再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
參考文獻:
[1]藏運慧,閆明健.詳解ABS的三種套路[R].上海:興業研究,2018 (4).
[2]邵傳林,張麗.創新驅動視域下綠色金融發展的動因、困局與實現路徑[J/OL].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03):1-11
[3]劉兆瑩,高堯,武暉.基于資嚴證券化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J].農銀刊,2018 (0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