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慧
摘要:內部審計指的是企業對內部經營管理活動,內部控制以及財政收支行為、等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價以及監督,給出相關建議,做好企業的內部治理,實現經營目標。本文在分析企業內部審計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做好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措施
自21世紀以來,我國一些公司存在財務舞弊的情況,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在于企業內部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糾正自身的問題。如今,企業規模在擴大,企業內部的控制關系日漸復雜,跨行業經營和跨地域經營非常多,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提升內部審計的質量。我國內部審計將內部審計質量定義為內部審計機構要制定內部審計準則,并且制定明確的執行程序和方法。我國很多企業都是改革開放以后建立,經營時間不長,他們對內部審計的內容不是很了解,企業的內部審汁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首先是審計能夠起到預防保護的作用。審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通過稽核監督來查判制度執行情況,因此,通過審計,將能夠發現企業內部中出現的一些不合規、不合體制的行為,并且通過內部控制來進行糾正,以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失,從而提高企業內部的規范運行。其次是通過內部審計,能夠有效識別、防范、處理企業內部管理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使企業以更加規范有序的管理為市場拓展、業務經營提供支撐。第三,企業在對內部相關活動進行審計的同時,也會給出審計結果,審計結果能夠直接反映相關部門或者崗位人員的履職情況,進而使得相關工作質量能夠得到真實呈現,促進內部工作不斷提升。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創新發展
(一)應用大數據搭建平臺
在技術上,依托企業內部移動互聯網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測試、信息技術等多種技術組建內網,不但可以滿足生產、經營、銷售、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也為企業的內部審計提供了技術和平臺支持。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建有培訓學習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和網絡管理系統等多個信息化管理平臺。各平臺與外部互聯網相連接實現內、外網有機整合。在系統構建上,根據企業網絡及硬件平臺制定統一的公共信息標準。各部門使用統一的信息標準來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在硬件設備的配置上,企業為內部審計人員均配備了最新的計算機及辦公自動化的相關設備,以滿足審計信息化工作的相應需求。在審計軟件的選擇上,兼顧國家內部審計工作要求中提到的涉及12項職能,同時將數據審計軟件擴展到各種業務系統,實現對各種電子數據的全面數字化審計。在審計范圍方面,實現全面覆蓋并滿足內部審計工作內容的多樣化和復雜化,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收集數據提供便利。通過對數據挖掘、數據整理、數據分析、分類匯總和數據研究,得出數據結論,最終實現高質、高量、高效審計。
(二)“1+N”審計模式創新
所謂“I+N”審計模式,是指打破以往一次審計只涉及一個審計項目、只出具一個審計報告的單一模式,開展審計工作時,同一審計組在一次審計中,針對同一個被審計單位,以一個審計項目為依托,同時實施相互關聯的多個審計項目,最終出具多份審計報告的模式。其中,“l”指一個項目,即該模式中最主要的審計項目,“N”指開展主要項目審計時,同時開展的次級審計項目;也可以理解為“1”是一次進點,“N”是滿足多項審計要求。比如,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過程中,通過一次進點,既完成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又針對被審計人員所在單位實施預算執行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等。“1+N”審計模式是一種資源共享、過程共行、結果共用的理念,通過多個審計項目整合開展,廣泛、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多方面的綜合、立體情況,加強關聯分析,增強系統性、全局性和建設性,使審計成果更加全面、科學、到位。由于“1+N”審計項目的綜合性和復雜性,一定要做好審前調查,切實增強審計方案的切實性和針對性。在審計項目確定后,要摸清被審計單位的大體情況,對其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和分析,初步評估審計風險,確定審計工作重點。根據審前調查情況,以主審計項目為主導和依托,編制審計主方案,將涉及次級審計項目的內容編制子方案,統籌、協調和安排主方案和各個子方案的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l+N”審計模式的工作實踐,可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系統總結、分析和研判被審計單位在戰略決策、資金運用和內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和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分析揭示問題背后的體制缺陷、機制漏洞、制度不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治己病、防未病”作用,為單位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階段復合審計法的應用
內部審計往往以每年、每個季度為固定間隔,持續開展,采用新技術、新方式后,并不能保證審計周期內的問題得到完全避免,建議在后續工作中推行階段復合審計法。階段復合審計法是指利用物聯網收集目標對象短期數據,進行積累,并在內部審計全面開始前做小周期分析。如某企業的內部審計周期為半年,可要求各部門每個月上報一次數據,由企業管理部門進行月度審計,持續6個月并記錄小周期審計數據結果。半年后,將全面審計的結果和小周期審計的結果進行對照,二者無明顯差異,表明各部門的工作情況理想,內部審計結果可靠。如果小周期審計結果和全面審計結果存在較大差異,也便于企業快速發現問題所在,做針對性處理,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同時,進一步為企業的工作提供幫助。
(四)改變內部審計模式
在審計工作開展前,要針對公司下達的審計任務和目標熟悉審計項目中的內容,熟悉審計環節和流程。重點檢索造成風險的關鍵因素,同時,采用專業基礎知識來控制風險。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審計工作是企業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方面,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目前很多企業在內部審計方面還是存在一些諸如規范性不足、專業性不高的問題,為此,企業應當要圍繞企業總體經營發展戰略,加快內部審汁轉型升級,著力完善審計監督體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有效提高審計效能,實現審計增值。積極運用規范化的方法,創新的理念,審查評價并督促改善企業自身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不斷夯實企業合規經營基礎,持續增強各類風險的防控能力,進而推動和保障企業經營效益的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劉一麟,楊向群.企業內部審計內部協同效應問題與對策探討[J].管理觀察,2018(36):153-154.
[2]馮瑩.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研究[J].山西農經,2018 (24):115.
[3]傅能武.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初探[J].時代農機,2018,45 (12):117
[4]左華,企業內部審計實施要點分析[J].財會學習,2018 (35):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