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飛
摘要:所謂混凝土,是對于一種用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合為整體的復合型材料的統稱。在如今城市化進程大幅發展的中國,混凝土材料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土木建設之中。而所謂裝配式住宅,則指的是將在工廠內預制完成的主體或部分建筑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再用科學的連接方式組裝而成的住宅,又稱預制裝配式住宅。當混凝土與裝配式住宅結合,所催生的是現代工業背景下機器生產化建筑模式的廣泛推行。
關鍵詞:施工技術;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應用實例
早在上個世紀之初,裝配式住宅的模式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而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才在英,法和前蘇聯等國得到了率先實踐。裝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的絕對優勢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普及。而在我國,對于裝配式建筑的政策規劃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在2015年開始密集出臺。緊接著2015年底頒布《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之后,2016年裝配式建筑模式便得到了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推行。本文旨在以應用性為重點,對混凝土裝配式住宅的施工技術進行一個系統的分析。
一、混凝土裝配式技術在我國的發展
在我國的建筑領域,混凝土預制構件技術已經具有將近六十年的歷史。以北京市為例[1],只是在1958年至1991年的三十余年間,所建成的裝配式建筑面積就達到了三百八十六萬平方米,其中大于等于十層的高層建筑就具有九十萬平方米左右。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由于成本、交通等諸多因素,裝配式技術卻面臨市場不佳、產品滯銷等問題,一度在我國銷聲匿跡。而到了近十年間,廉價勞動力的減少與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貫徹又再度促使混凝土裝配式結構成為建筑行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形式。對于這一技術的研究在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理論的基礎之上,又結合我國國情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混凝土裝配式技術主要具有如下特點:剪刀墻結構體系,我國的剪刀墻結構體系,是在借鑒國外鋼筋連接等技術的基礎之上,主要針對住宅建設自主研發所應運而生的,有利于提升高層建筑的墻體穩固性。“等同現澆”的結構設計,這一概念主要來源于日本,然而由于其繁復的節點和接縫,往往會造成施工效率低下卻成本較高的缺陷。材料與結構技術的基礎研究不充足,雖然我國的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然而對于建筑材料與結構技術基礎研究相比起來卻依舊很薄弱。
二、混凝土裝配式技術在當前建筑中的現存問題
應對當前我國對住宅需求不斷加大的情況,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的發展無疑大大解決了這一需求。然而作為一項新興技術[2],難免也會具有不成熟的地方,下面列舉幾項問題分析:
(一)技術性施工的匱乏
由于在最近幾年我國才逐漸對混凝土裝配式住宅予以普及,因此這一方面的專業人才便出現了極大的空缺,這也就相應導致了技術性施工的匱乏。一方面國內許多建筑企業和研究機構從理論、材料等方面著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另一方面在技術人員不充足的背景之下,對于施工人員的專業化培訓也遠遠不夠,從而導致施工現場出現諸多質量不合格的問題。
(二)施工驗收標準的不合理
面對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這樣一個新興建筑模式,部分建筑企業都忽略了相應的技術體系指導方案的優化與完善。不合理的施工驗收標準導致施工現場缺乏了行而有力的督導,從而使得建筑的質量也失去了相應的約束力。
(三)材料保護的漏洞
在建筑施工中所出現的許多質量安全問題,實際上都是由于材料保護的缺失所造成的。在一些施工現場,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工人將許多板材隨意無序地擺放在一旁,導致材料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損壞——輕則導致材料的形狀受到了彎曲和損壞,重則使得材料發生斷裂無法使用。
三、混凝土裝配式技術對于住宅施工的主要意義
現如今混凝土裝配式技術又能再度得到大力推行,自然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所在,那么其針對住宅施工主要具有哪些意義呢?
(一)進一步保障住宅質量
混凝土裝配式技術發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建筑質量的代名詞。相較以往重手動而輕機械的預制構件而言,混凝土裝配式技術的高度工業化所帶來的機械強度和人力精簡都進一步促成了住宅施工的標準化和機電設備等多重部件的一體化。這一特性使建筑物本身的質量穩定性得到了間接保障的同時,也實現了住戶對于住宅整體安全性與舒適性的要求。
(二)實現工業建設之中的節能減排
首先,在施工現場進行現場配置有利于減少攪動混凝土所需的震動棒以及其他各類大型電器的使用,從而節約了電能。其次,建筑構件多采用吊裝裝配施工,從而不再需要腳手架等器材的使用,進而起到了節省材料,提升利用效率的作用。最后,工業化施工中的機械施工對于“濕作業”的有效把控[3],大大減少了施工場地的用水量,從而充分緩解了水資源的浪費問題。
四、混凝土裝配式技術在住宅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作為在當代科學化理念之中應運而生的技術產物,其在施工現場的實際操作之中以先進的觀念對住宅建設的整體平面布置以及內部規劃都做出了獨一無二的貢獻。
(一)平面布置的應用
在混凝土裝配式施工的過程之中,需要根據其性質和功能特點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首先,要對住宅的系列單元進行靈活性的布控,同時將簡潔而明快的風格貫徹到設計始終。其次,對于廚房,衛生間等需要用水的空間,要使其出水位置緊鄰管道從而有利于疏通。同時為了使用戶能靈活依據個人需要改造空間,應選擇采用大跨度的空間設計。
(二)吊頂及設備構架的應用
吊頂以及設備的選材,一定要依據建筑風格的需要而進行選取,同時需要采用同層敷設的方式來處理各種管線。具體工作中先要根據住宅特色選擇采取局部設置或是通層設置;同時在廚房和衛生間的空層上部要選擇具有防水性和耐腐性,又容易進行清理的材料。除此之外,管線的最優化布線以及設備架構的適應性與經濟性的協調也要被考慮在內。
五、提升混凝土裝配技術在住宅施工之中合理性的建議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混凝土裝配技術的發展速度依舊遠遠不夠。要想加快這一新興技術的發展進程,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從標準化的角度解決裝配技術的模數化問題
混凝土裝配式結構的標準化與模數式問題既是加速技術升級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工業化大生產進程的必要因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4],我們需要政府部門能夠從大力發展產業化這一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布局出發,積極制定切實的行業標準來推動其產業化的發展。
(二)加大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
不同建筑企業之間的合作,很大程度上能夠加大資源聚合,從而真正促成不同資源之間的共享。這樣一方面能夠盡可能快的促成產業規模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預制結構的安全性與完整性得以保證。因此在未來階段,各個建筑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六、結束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與技術革命的高潮迭起,各行各業都迎來了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春天。在建筑領域,混凝土裝配式技術的應運而生也正是工業一體化趨勢最直觀的體現。盡管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然而都已經得到了業內人士充分認識以及穩步向前的改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我國目前在住宅建設領域的混凝土裝配技術的應用是具有很大的樂觀性的。
參考文獻:
[1]張彥輝.淺談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1):252-252.
[2]楊闖,劉香.我國裝配式住宅現存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建筑技術,2016,47(4):301-304.
[3]楊光輝.淺談混凝土裝配式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應用[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2):00023-00023.
[4]洪世軍.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研究[J].科技風,2015(23):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