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夢圓
摘要:乒乓球競賽是提高大學生身體機能、培養大學生競爭意識和提高大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平臺,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賽前心理狀態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目前,有關高校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對乒乓球項目賽前心理狀態研究特別是賽前狀態焦慮研究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在萬方知識服務平臺以“賽前焦慮”、“高校運動員心理狀態”和“乒乓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分別檢索出相關文獻678篇、213篇和108篇,對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特點和影響高校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狀態的成因進行歸納分析,并對高校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調控訓練方法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乒乓球;賽前狀態;狀態焦慮
一、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特點
我國多所高校都開設了乒乓球專業,高校乒乓球運動員與國家乒乓球隊專業運動員、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相比,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①與國家乒乓球隊專業運動員相比,高校乒乓球運動員有另一個身份——學生,即是學生中的運動員,需以學業為主,而非以訓練為主。這一特點決定了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少、訓練強度小、訓練場地有限等特點。②與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相比,高校乒乓球運動員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多了一層“運動員”的身份,在文化學習的同時也要進行專業訓練,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無法完全固定訓練時間。
二、高校乒乓球運動員賽前狀態焦慮的成因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技術精細且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隨著對抗環境的不斷變化和雙方比較的改變,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會發生很大改變。”[1]運動員賽前心理變化較大,其中狀態焦慮是影響高校乒乓球運動員比賽狀態的重要成因。
“在體育運動情境中,對運動表現影響更大、更為直接的當屬狀態焦慮。而影響狀態焦慮的原因有:擔心在比賽中發揮不好,不能滿足訓練或比賽對經濟上和時間上的要求,訓練場所的變更,對自身天賦和潛力的懷疑,與其他隊員之間的不協調以及運動損傷等。”[2]運動心理學家費希爾運用S-R焦慮量表分析了運動員焦慮產生的原因,認為“運動焦慮是由三個緯度的原因引起的①對個人有威脅。如怕失敗和受傷、怕消極評價、怕辜負親友和教練期望等。②結果的不確定性(如比賽勝負不定)或消極的確定性(如輸了球)③期待。即焦慮是由懸而未決而又無法有效預防或解決的情境所造成。”[3]
拉扎勒斯認為焦慮是對運動員的表現產生實際影響的情緒之一,也就是說狀態焦慮會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臨場發揮產生重要影響。高校乒乓球運動員賽前狀態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失敗的恐懼,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模式一般是校內集中訓練,鮮有集中外出學習交流的經歷,無法預估對手的實力,也不了解對手的比賽戰術,所以他們害怕被實力不如自己的對手打敗。②對消極社會評價的恐懼。高校乒乓球競賽一般是由國家教育局或省教育廳舉辦的,觀眾多為與運動員同齡的在校大學生,觀眾對比賽的評價往往是比較直接的,運動員們比賽結束后會接收到觀眾的正面評價。這和專業乒乓球運動競賽是不同的,專業乒乓球競賽比賽結束后,運動員很少有機會和觀眾正面交流。③對受傷的恐懼,乒乓球比賽雖是隔網對抗類項目,但在比賽中難免出現意外,高校乒乓球運動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也是運動員,如果比賽中受傷意味著不能參加文化學習,也不能參加乒乓球訓練。“賽前個體失敗焦慮和社會期待焦慮對技能類項目運動員理想比賽心理狀態的形成起到中等強度的負作用”[4]乒乓球項目是集技術與戰術為一體的隔網對抗性項目,賽前狀態焦慮對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比賽狀態影響較大。
三、高校乒乓球運動員賽前狀態焦慮的調節方法
(一)訓戰結合
高校乒乓球訓練一般是在校內進行,學生缺乏比賽實戰經驗。在訓練的同時結合周期性比賽,給高校乒乓球運動員創造更多的實戰條件。
(二)積極反饋
“隨著運動競爭的愈演愈烈,運動員優異成績的取得和良好競技狀態的保持都離不開兩個主要因素:運動員自身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教練員行為的影響,兩者是取勝不可或缺的部分。”[5]教練員應把握好自己的情緒,予以運動員行動、言語上的積極反饋,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運動員應成熟理性地看待他人評價,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賽上,集中精力對抗比賽。
(三)心理輔導
許多高校乒乓球隊都有教練員和生活老師,但沒有專業的心理指導老師,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增長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和教練員應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的機會如:定期展開專業賽前心理輔導、周期性心理狀態測量等。
乒乓球競賽一般采用分組抽簽比賽,運動員技術水平不相上下,平穩的心理狀態和素質才是取勝的關鍵要素。只有具備過硬的技術、良好的身體素質、合理適當的心理調控,才能在比賽中發揮自身潛能創造更高的意技水平。只有掌握了賽前的自我調節、賽間的自我控制,才能在比賽中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從而更有機會獲得比賽的勝利。
四、結語
高校乒乓球運動員同專業運動員相比較,在競技能力、競賽平臺、訓練恢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通過對運動員競技心理的訓練能提升他們對比賽的專注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幫助運動員形成良好的賽前心理狀態,對競賽中遇到的困難有更充分的準備。目前,乒乓球運動員賽前的負面心理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教練員長期、有效且系統地對運動員施加心理影響與訓練,這將成為我國乒乓球訓練向前發展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劉瑞平.乒乓球賽前的心理準備[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 (3).
[2]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3]喻晶.乒乓球運動員賽前焦慮與調控初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 (6).
[4]王智.對我國優秀運動員理想比賽心理狀態和有關心理影響因素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 (7).
[5]徐文泉,王智.影響運動員訓練和比賽心理狀態的教練行為:運動員知覺模型的建立與測量[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