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希 呂赟
摘要:供給側一詞本身來源于經濟學,然而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事,也是教育領域的事。在當前體育領域與其他領域交叉融合已經是體育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將運用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指導,從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我國體育教師培養現狀,為體育教育供給側改革提供一些淺見。
關鍵詞:體育教育;培養;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一詞來源于經濟學。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1]。然而供給側改革不單單是經濟領域的事,在當今體育教育領域,學生培養質量差,就業難,相反需求側學校對口招聘教師難,所以體育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體育教育供給側改革
體育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整合教育資源配置,提升學生培養質量,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難,表面看是因為畢業生人數過多,但與其他專業相比體育教育專業人數比例其實并不高,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結構和社會的需求脫節,造成一邊就業難,一邊招工難。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對社會和用人單位帶來的創新價值低,進一步影響了社會對體育專業畢業生的看法。解決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脫節問題,應著力提高本專業的培養質量,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
(二)體育教育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師總量相對過剩
體育教師的培養主要途徑是通過體育院校,師范類院校或者綜合類大學的體育專業的學生,經過短短幾年的教學培訓,即將離開的學生能否勝任體育老師這一崗位值得思考,而各類高校畢業過程中,各中小學難以招到對口人才,而每年龐大的體育教育畢業生也同時面臨就業難,一方面體育教師招新難,而另一方面的就業難所反應的是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問題,各類院校的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模式不盡相同,但大多數是秉持一專多能的理念,通過普修和專業培養的方式培養體育教師,大多數體育課程在一學期內結束,針對知識環節和技術動作學生也只是涉略,而有些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本地區發展較廣,也被排入課程,使學生學習體育項目數量大,種類多,質量低。
2.體育教師有效供給不足
我國體育教師行業每年都面臨致三十萬崗位空缺,而體育教育專業早在2010年已經被教育部公布的中國大學專業名單中亮紅牌,學校體育教師招工難與體育教育專業就業難共同反映出了本專業人才培養出現問題,培養方對于社會學校的有效人才供給不足。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著培養模式單一、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脫節、教師教學手段與方法單一化、課程設置不合理化等缺點,也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
二、體育教育人才供給側改革優化措施
(一)去產能,精培體育教育人才
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體育教育專業的整體發展影響著中國體育教師素質的高低,在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領域,無論是綜合類大學還是師范類高校,大多數院校均開設有體育教育專業,并且體育專業的擴招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很多高校在體育專業培養方面存在很多嚴峻的問題,例如場館設施缺乏,師資隊伍建設較差,缺乏專業教師,并且采取外聘教師來提升辦學資質。對于這樣的高校帶來的結果就是學生培養質量差,就業難,拉低整個體育教師行業水準。去產能,就是要精減培養院校,提升辦學準入門檻,對于體育教育辦學質量差或者不具備辦學資格的院校進行資源整合,精簡數量。第二要提高招生標準,控制招生數量,進行精招精培。第三,設立嚴格的畢業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減數量,提質量,精準對口就業,提升整體行業水準。
(二)去庫存,多途徑就業
近年來,由于體育專業的特殊性質,就業崗位偏少,加上每年存在大量體育專業畢業生,仍有很大一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往屆畢業生尚未就業,隨著就業模式的改變,就業變成了雙向選擇,許多用人單位提高了準入門檻,導致還有很多體育畢業生就業難,去庫存,首先要改變學生就業觀念,目前,山東省城市學校中專職、兼職和代課體育教師比重分別約為75.4%、19.1%和5.5%,而農村學校為43.3%、46.7%和10%,說明農村學校中兼職和代課體育教師過多,專職體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2]。要先就業再擇業。第二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成為擁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補短板,優化課程設置
在目前,體育院校過多關注運動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體育本身就是一門交叉學科,各類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尤為重要。并且很多教學實踐課也缺乏創新,依然運用多年前的教學模式,作為培養方應該優化教學內容,把握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相結合,有針對性的培養體育教師人才。要補短板,首先要調整和優化體育學科課程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培養方案,做到學生之間和而不同。第二,淡化學生體育專項意識,強化學生專業意識,通過多門體育技能的學習,形成自己幾項自身特色專業,形成適應自己理想發展區域的專業特色。
三、結束語
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社會告訴我們,任何行業都應該適應現代化社會與市場的需求,體育教師培養也不例外。供給側改革在教育培養領域更應該得到體現,教育領域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市場供求關系,現在要求體育教育人才除了需要具有基本能力之外,還要有應用能力,多學科交叉能力,創新能力。傳統的培養方式很難再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體育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亟待推行,只有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和市場接軌,才能為體育教師行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選題研究中心,王佳寧,盛朝迅.重點領域改革節點研判:供給側與需求側[J].改革,2016(1).
[2]趙麗.山東省城鄉中小學學校體育均衡發展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