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新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使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育界風靡開來,這一教學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當中更多的關注學生本身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受,更多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和興趣方向,從而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體驗當中學好課程。同時,生本意識還注重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創新意識的調動。本文主要探究生本意識下教師如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最大限度的照顧學生的學習體驗,并對教學設計的具體方法進行經驗分享。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生本意識;教學設計
初中體育課堂是從學生健康狀況培育等目的出發,旨在讓學生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的樂趣所在,繼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讓學生能夠堅持借助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保證提供充足的體力和健康的體魄。因此,初中體育課堂往往比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以學生為本,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從針對學生的體育素質考核評價標準、人性化的教學目標設計以及終身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培養這三個方面的教學設計上積極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一、以學生為本,制訂合理的體育素質考核評價標準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是體育課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針對學生的體育素質開展考核教師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理解不同學生在體能素質上和身體條件上表現出來的不同,改變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各項運動成績進行一定的限制的考核方式,反而是從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精神狀態以及努力程度來綜合評價學生的體育素養水平,從而讓熱愛體育運動但是因為身體原因導致體能往往不達標的學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因此,教師應當制定分層次的體育素質評判標準,從而給予所有學生最大限度的公平。
例如,教師在組織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這一典型的體能測試時,應當在體育成績評測這一欄目多增加幾個評判的標準,打破傳統體育測試當中單純看學生跑出的時間成績的評判標準,讓某些因為體型上的原因而導致跑步速度慢或者因為身體上的原因導致不能及格的學生擁有被充分人性化考慮各項影響因素的權利。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歷史成績與當前成績進行一定的對比,不看學生是否達到了時間上的滿分標準,而是看學生相較于之前的成績是否有所上升,尤其是針對之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著重觀察他們的進步,從而對進步比較大的學生提出額外的加分表揚,從而讓體能素質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夠產生努力的信念。
二、確定人性化的教學目標,開展分層教學
鑒于初中體育課堂上參與的學生不僅有男女生之間的體力差異,同時還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因素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能力和素質。因此,教師在指定單節課的細節性教學目標時,應當做好人性化的分層,通過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擅長的內容所在來為不同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在體育方面發現自己的長處,做到揚長避短,繼而有助于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上升,也能夠有效地調動所有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化優勢,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開展體育鍛煉。
例如,教師在設計某節體育課堂上所需要開展的體育項目時,需要首先根據男生和女生之間的體育鍛煉興趣來準備多樣化的體育器材,比如男生可能更喜歡競技類的籃球和足球這樣的運動比拼,所以教師可以為男生準備好籃球和足球,而女生可能更喜歡合作類競技性不太強的羽毛球、排球、跳繩或者毽子這一類的運動,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準備好這些器材。同時,教師也可以自主設計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游戲,結合學生的總體年齡特點和興趣導向,讓學生以不同尋常的方式來開展體育游戲,借助常見的體育器材但是指定不同尋常的運用規則,可以讓男生和女生都能夠共同參與進來,可以有效提升班級整體對體育課堂的參與熱情。
三、以終身鍛煉習慣的培養為導向,開展個性化教學
一個人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的促使原因有很多種,一種是由于工作和學習壓力的原因,為了追求工作學習效率必須要開展強身健體的訓練,另一種則是因為單純的興趣并且享受運動的過程,從而堅持一項體育運動。而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和興趣,教師有必要從這兩個角度入手,讓學生充分理解和認識到終身鍛煉的好處,同時也讓學生在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最大限度開發自己的體育優勢,找到適合自己且自己真正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能夠在興趣以及鍛煉必要性心理的驅使之下逐漸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樣化的教學設計來讓學生多多體驗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直到學生發現一項自己真正喜歡并且可以在鍛煉的過程中進步巨大的體育項目,例如有的學生擅長跑步、有的學生擅長跳繩而有的學生擅長球類運動,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更多的項目嘗試,總有一個體育項目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讓學生從專業理論的角度認識定期進行體育鍛煉索能夠給人類生活和身體帶來的便利,有助于讓學生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積極地開展自主性的體育鍛煉,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體育課來監督學生定期抽出時間來進行強身健體的訓練,并且結合自己喜歡的運動來達到一邊強身健體一邊愉悅身心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科目的教學沒有較大的課堂內容限制,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因此教師更應落實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目標的分層設定、教學評價標準到人性化設計,以及以培養教學習慣為目的的個性化教學設計中,盡量融入生本理念,從而讓教學內容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參考文獻:
[1]施衛星.“生本教育”在初中體育課堂上的實施[J].中學課程資源,2016 (11):27-28.
[2]李玉亮.初中體育教學人性化環境的構建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 (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