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肩負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也一直在探索與社會經濟發展更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社會體育專業通過實踐,探索了“課崗證賽一體化”教學體系,有效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專業能力與崗位能力對接、人才培養與市場對接,并取得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社會體育專業;課崗證賽;教學體系
面對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社會體育專業應與時俱進,不斷思考,及時調整人才培養定位,探索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開展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積極探索“課崗證賽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體育行業培養了較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一、時代背景與人才定位
(一)政策背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指出要塑造健康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廣東省教育系統在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會議上提出的“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等。種種政策要求即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道路和改革的方向。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與企業的精準對接是必然之路。因為校企的精準對接能真正做到課崗對接與融合。
(二)人才培養現狀及定位
基于人才培養現狀和區域經濟發展特征,廣東科學技術學院社會體育專業旨在培養熟練掌握休閑運動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休閑運動技能水平、較強的健身指導能力和相應的休閑體育企業行業運營與管理能力,主要面向珠三角和廣東省范圍休閑體育產業、各類休閑體育運動及相關行業企業,能夠從事體育技能培訓、體育賽事運作、社區健身管理、健康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課崗證賽一體化”教學體系的分析
教學改革是人才培育的基礎。本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面向社會需要實際,立足大灣區休閑體育經濟發展,緊密對接行業企業標準、職業資格標準,依托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廣東省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進行“課崗證賽一體化”教學改革。課指課程開發和課程建設,崗是指崗位實訓、頂崗實踐,證指職業資格證書,賽指賽事平臺。
如依據珠海—海濱城市水上行業產業發展,設置《游泳與救生員考證》、《休閑體育專項技能Ⅰ(游泳)》、《水上運動》等課程。游泳行業對應的初次崗位為救生員,從業要求持崗上證,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為救生員證書。《游泳與救生員考證》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救生員的崗位要求標準相對接,資格證考核內容融入教學內容,并及時將行業企業的新標準、新技術融入其中。
三、“課崗證賽一體化”教學體系的實踐經驗
(一)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實踐平臺
挖掘大型企業資源,深入合作搭建專業實踐平臺,企業提供相應的崗位和實訓機會。如珠海長隆集團、珠海海泉灣等提供救生員、水上操作、游泳池維護、游泳教練等崗位進行實訓和實踐。珠海華發體育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提供賽事實踐機會,通過珠海網球公開賽、珠海ITF國際女子網球巡回賽、珠海ATP國際男子網球挑戰賽、珠海WTA超級精英賽等賽事學生進行球童、司線、賽事運作人員的崗位實踐和網球專業技能實訓。
(二)課程體系結構、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做到課崗融合、課證融合、課賽融合。課崗融合即課程的設置根據體育行業崗位設置,課程目標根據崗位要求設定,課程內容根據崗位工作內容進行整合,做到課程標準與工作標準、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職業資格證書是上崗前提,因此課證融合是在課崗融合的基礎上,將證書的知識能力要求和考核要點融入課程內容,做到課程、崗位、證書要求一致。課賽融合是指在賽事實踐平臺將課程對接賽事,從基礎課程→專項選修→項目實訓課程實踐內容為ITF、ATP、WTA等賽事服務中的志愿者、球童、司線崗位上逐級鍛煉和提升。也舉辦各類賽事讓學生在裁判、教練、賽事策劃與運作崗位上進行技能實操,做到以賽促教、以賽驗學、課賽融為一體。通過課崗融合、課證融合、課賽融合,構建起“基本技能——初級證書+核心技能——中級以上證書+綜合能力——相關證書”的遞進式“課崗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三)課程內容的開發
教學內容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課崗證賽一體化”教學中把教育和生產、教師和師傅、課程和生產標準統一起來,校企聯合制定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整合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尤其是核心課程)來自崗位工作內容,融合技能證書要求整合成基礎理論、技術技能、賽事模塊、實操模塊。從掌握崗位基本知識到掌握基本技術技能,再到通過賽事實踐檢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情況,最后通過實操來提升技能水平和專業能力。
四、結束語
本專業通過課崗證賽一體化教學改革,與企業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深入合作,精準對接。通過專業標準對接行業標準、課程標準對接崗位標準、課程內容對接證書要求,實現了教學、實訓、實踐、考證、實操一體化。有效地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培養了與市場對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職業教育責任也日益重大,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必須緊跟政策導向、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大膽改革、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田雨普.社會體育專業教師的困惑與抉擇[J].體育科學,2009 (6):68-71.
[2]周苗.高職院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6 (6):161-162.
[3]白莉芳.社會體育專業教學實踐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