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進
摘要:本文運用了文獻法、對比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以體育特色小鎮中的體育產業為首要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當前體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筆者認為,我國體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結合體育小鎮所在地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優勢的最大化利用;體育小鎮的建設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集群式發展完善小鎮周邊配套產業;政府應當加強政策支持,為體育小鎮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特色小鎮;體育小鎮;集群式發展
一、概述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轉變。從區域研究的角度來看,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城市和鄉村發展的不協調、不一致。同時,隨著世界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全球化發展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又取決于各個地區、各個區域發展的質量。就我國目前的客觀情況來看,我國縣級及以下的行政區域在面積上的占比超過了百分之九十,這部分行政區域在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上超過了百分之五十。2014年和2016年,我國先后發布了兩個重要文件,這兩個文件大力支持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建設和發展特色小鎮,不僅僅可以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對于實現我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體育小鎮是我國特色小鎮中的一個子分類。這種小鎮以發展體育相關產業為先導,符合當下社會大眾對于健康生活、綠色發展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最近幾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體育小鎮發展迅猛。在數量上,我國目前體育特色小鎮的數量已經達到數百個。但是,在數量快速增長的背后,體育小鎮的發展質量卻參差不齊。具體而言,我國目前的體育小鎮出現了同質化嚴重、商業模式低端化、簡單化以及房地產化的現象。由此看來,我國的體育特色小鎮如果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著力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實現小鎮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體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體育產業
“鎮”的概念在傳統意義上指縣級下一級的行政單位。但是在“特色小鎮”這個概念中,“鎮”的概念發生了變化,這里的“鎮”是一種人和相關產業的聚合體,這種聚合體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功能。具體來說,特色小鎮需要具備三個功能,一是提供相關服務產品、二是發展相關旅游產業、三是傳播特色文化的功能。體育小鎮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聚合了體育相關產業、提供體育相關旅游服務以及傳遞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綜合體。在這個聚合體中,決定聚合體性質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體育產品和體育產業,聚合體的發展目標則是傳播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因為,無論體育產業和相關服務產品實現了怎樣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體現在為人的服務上來,體現在文化和精神的傳播上來,最終實現為人的發展而服務的目的。因此,各地區在建設和發展體育小鎮時不能忽略以人為本的根本價值導向。
體育小鎮為人的發展而服務的根本目標要依靠發展體育產業來實現。各地的建設者要關注小鎮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使體育產業這個決定小鎮性質和發展軌跡的因素成為小鎮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反觀國內的一些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相當一部分小鎮并沒有將體育產業這個關鍵因素作為小鎮發展的核心,體育產品和體育文化的構建只是流于形式,沒有注入小鎮的基因中。這種問題在建設和發展體育小鎮時應當予以避免。
三、注重體育小鎮的集群化發展
特色小鎮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國外。在國外一些特色小鎮發展程度較好的國家和地區,小鎮集群化發展是推進小鎮快速發展的首要方法之一。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產業的選址不需要局限于傳統的地域和資源的限制,只需要關注在哪些地方選址有利于產業自身的發展和成長。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商業體選擇在集群化程度較高的、能帶來更大集群效益的地點進行選址。所以,體育特色小鎮也要向著集群化發展而努力,運用體育小鎮自身的優勢條件實現規模化發展。體育小鎮的集群體化發展作為一種產業組織模式,具體來說包括多個主體,例如,服務提供商,產品供應商以及相關配套服務提供商等。多種類型的商家進行高效聯動,可以有效地提升體育特色小鎮的競爭力,擴大品牌影響,打造知名品牌,最終實現推動小鎮快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四、我國體育小鎮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消費需求不夠旺盛
體育相關產品的消費需求不夠旺盛,筆者認為主要有消費者和建設者兩方面原因。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體育消費和健康消費的觀念,在最近幾年才陸續顯露出來。因此,該種類型的消費觀念并沒有得到普及。這就會導致在服務需求總量上就存在著需求不足的問題。從小鎮建設者和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看,特色小鎮包括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于最近幾年政策方面的支持。在這種實際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部分建設者和相關部門為了實現相應的建設指標,進行隨意建設和開發,不關注當地的社會經濟資源條件是否能夠滿足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這就會導致這部分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質量不高,沒有充分發掘市場需求,提供的服務產品和市場需求不匹配,這就會使市場需求達不到預期狀況。
(二)體育產業競爭力不足
我國相關部門曾經提出過建設100個體育特色小鎮的目標。因此,在政策支持方面,出現了大量相關政策推動和促進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在這種政策的幫助下,我國的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速度驚人,但是這種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只體現為數量的增長,而在質量的提升方面不盡如人意。相關體育產業發展質量不高,最終成為了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桎梏。
(三)配套產業發展不充分
當今各個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其他相關配套產業的支持和幫助。同樣,體育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其他相關輔助行業的支持。從我國目前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客觀情況來看,相關配套產業的培育并不充分,相關服務的發展程度也并不令人滿意。例如體育小鎮的發展需要包含交通,餐飲,住宿,物流,醫療,購物等多種配套產業的支持,而這些配套產業在我國目前已建成的體育特色小鎮中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體現。
五、我國體育特色小鎮集群式發展的解決方案
(一)結合地區特色發展體育產業
如前文所述,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的基礎在于體育服務的提供和體育產業的培育。因此,在體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發展體育產業是提高小鎮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點。發展體育產業要因地制宜,建設者要注重思考當地的體育特色是什么,當地具備哪些有利于發展體育產業的因素。一個體育小鎮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依據建設者的意愿去發展某種特色。這種“特色”的選定,一定是有一定的區域條件作為支撐的。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體育小鎮的體育項目選擇時應當選擇群眾參與性強的項目,例如,騎車、馬拉松等。群眾性參與性強的項目可以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擴大體育特色小鎮體育產業的群眾基礎。只有這樣,體育小鎮的建設才能有現實條件作為依托,才能為后續良性發展奠定基礎。
(二)以市場為導向提供服務產品
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目的在于滿足社會大眾的體育消費。因此,在體育小鎮中的體育服務產品的選擇上要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體育小鎮的建設者和運營者要注重關注體育小鎮輻射市場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以客觀的消費事實為依托,科學選擇體育服務產品的提供。如果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人為主觀的選擇服務產品,那么勢必會導致與市場需求出現脫節,從短期來看不能為小鎮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從長遠來看將會阻礙體育小鎮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大力提升相關輔助性產業的發展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產業想實現規模化發展,都離不開配套產業和服務的支持。在體育小鎮的發展和建設中,需要有多種類型的其他產業作為輔助。例如,體育小鎮離不開旅店業、餐飲業的支撐。這種類型的輔助產業對于體育小鎮而言至關重要,甚至可能成為體育小鎮經濟收入增長的重要發力點。另外,物流業、醫療業以及零售業都是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性產業。這些輔助性行業的建設和發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小鎮的服務品質、,另一方面可以成為小鎮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只有當體育特色小鎮的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體育特色小鎮的服務質量才能邁上一個新的高度,也才能使體育特色小鎮更好的實現其功能。
(四)打造品牌化產業集群
集群式發展是體育特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一方面,打造體育小鎮的產業集群,可以共享資源,避免公共服務設施的重復建設,有效節約了體育小鎮的建設成本。建設者可以將這部分節約下來的成本投入到體育產業的培育和體育服務產品的研發當中,以提高體育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當體育小鎮逐漸出現了集群態勢,就會在一定區域內產生較大的影響力,有利于小鎮群的品牌打造和品牌傳播。多個體育小鎮的集群,不僅不會造成小鎮之間的惡性競爭,相反,還會推動行業之間產生良性互動,促進各個小鎮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六、小結
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是我國特色小鎮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對于實現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有著重要意義。我國體育小鎮的建設速度雖然很快,但是在質量建設層面卻不盡如人意。因此,在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質量的提升,避免小鎮同質化、商業模式低端化的情況出現。總的來看,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從幾個方面加以注意,一是要結合當地的體育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體育產業,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體育服務產品,三是要推動小鎮輔助性行業的發展,四是要著力推動小鎮的集群化和品牌化發展,抓準發展機遇,實現產業升級。只有這樣,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才會進入正確的軌道,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升社會群眾健康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劉灝,張宏杰.新型城鎮化視域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機制及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 (04):14-17+27.
[2]張瀟瀟.互聯網+視域下的“體育小鎮”構建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4):18-22.
[3]何春剛.體育小鎮建設中的政府職能與推進路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4):23-27.
[4]司亮,王薇.我國體育小鎮空間生產的理論框架及實踐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36(05):53-58.
[5]王志文,沈克印.產業融合視角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01):77-81.
[6]司亮,鐘玉姣.資本與權力:我國體育小鎮空間生產的主要動力[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03):60-65+95.
[7]吳江.旅游型特色體育小鎮建設規劃與運營管理[J].社會科學家,2018(05):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