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張維霖 崔久崗
摘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擁有源遠流長、千姿百態的傳統文化。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復興于改革開放八九十年代,此時瑜伽文化悄然傳入我國。本文旨在傳統文化視閾下,探究茶文化與瑜伽文化相互交融的根源所在。
關鍵詞:傳統文化;茶文化;瑜伽文化
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激烈,使得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娛樂身心健康已經是人們亟待解決的生活享受,茶文化與瑜伽文化相互交流的盛宴已然邁入人們的生活。
一、茶文化內容簡述
(一)茶文化肇始與內涵
根據可查閱文獻資料《神農本草經》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從古至今,不僅是文人墨客生活中的“琴棋書畫酒詩茶”,還是平民布衣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可見傳統的茶文化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茶文化從無到有,從零碎到系統,體現的是人們在飲茶過程所產生的物質與精神現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茶文化而言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文化是指在吃茶、制茶、飲茶等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茶文化則單指創造茶的過程中精神文化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真善美,茶文化的核心內涵也是真善美,這在一定文化傳承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諧統一。
(二)茶文化發展與社會功能
茶發于神農時期,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匿于戰亂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茶文化復興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
茶文化的內涵既有物質亦有精神的,因而其社會功能也是多方面的。以茶養性,以茶作禪,以茶會友,以茶聯誼,發揮保健養生功效,調節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茶歌舞,以茶健身,茶鄉旅游,倡導高雅的藝術享受,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提升人的心靈境界和生活品質。飲茶、欣賞茶俗茶藝,都會給人們唯美的偃意。
二、瑜伽文化內容簡介
(一)瑜伽文化肇始與內涵
印度是佛教圣地,為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印度高僧在喜馬拉雅山麓地帶的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的修煉中觀察生物擁有生長、治療、放松等能力,有些動物可以不經過治療而自然痊愈。于是觀察、模仿并親自檢驗,感應身心的微妙變化,便不斷探索與修護,并適時地調整改善身心健康。經過幾千年的沉淀與錘煉,高僧整理出一套有益身心、強身健體的系統體系,這就是瑜伽。
古印度《瑜伽經》等提出了持戒、精進、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定和三昧八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瑜伽邁入中國健身行列,瑜伽的中國化在政府的引導下正逐步步入正軌,于是提出了調身、調息、調心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二)瑜伽文化中國化的發展與社會功能
據查閱資料知瑜伽在印度的普及也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而中國的瑜伽發展也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其發展過程、普及速度以及大眾參與度遠超過印度。目前瑜伽在中國的發展大約可以分為80-90年代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瑜伽初入中國大眾的視野;2000-2007年的瑜伽館(工作坊)雛形初現,瑜伽教學與教練的培訓機構進入視野;2008-2014年出現了瑜伽連鎖店,理療瑜伽、瑜伽峰會出現,中國瑜伽進入普及階段;2015年至現在,隨著中印文化交流——“太極瑜伽相會”活動開展,中國的第一個世界瑜伽日確立,同時在云南民族大學開設了瑜伽課程,中國瑜伽行業漸入成熟期。隨后中國健身瑜伽進入大眾及高校的視野。
早在1000多年前佛教弟子唐玄奘就將佛教文化和瑜伽文化進行了交流融匯。在我國瑜伽文化的意義還不能深入人心,更多人把瑜伽當作是一種健身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反而能更好推動瑜伽文化的推廣。其社會功能就包含很多方面: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提升人際關系,增強美的意識,可以使習練者身心放松,提高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和諧,更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與瑜伽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傳統文化具有深厚寬廣的內涵和特質,不僅僅如同大海般波瀾壯闊,而且體現了人心的幕天席地,更詮釋了泱泱大國森羅萬象的精神文化,為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意義深遠。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極其豐盛,魅力極其獨特,融合了我國儒釋道等眾多學派的精華,也彰顯了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創造的生產勞動,生存智慧以及處世哲學,為人類的繁衍文明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偟膩碚f,品茶修身養性,提升內涵,飲茶可以強身健體,增進情感,茶藝展演美輪美奐,又給人以無與倫比的享受。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崇尚禮儀,講究和諧之魅??蛠砭床?,會友聯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良風美俗。茶是用心來品的,因而茶文化自古以來就一直是不污不濁,低調上進的生活態度。品茶的過程是我們心平氣和的一種身心兼修,自我提升的歷程,有利于我們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們加深對弘揚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層次體悟。
印度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共性。印度瑜伽內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寧靜,這種天人合一的方式,與中國傳統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瑜伽進入中國大眾的視野已近半個世紀,其價值體現在不僅具有健身功能,還兼備了審美價值和美育功能。瑜伽體式名稱許多來源于自然界生物,然后又作用于人類,正迎合了中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傳統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1]王靜宜.茶道文化與瑜伽的融合發展[J].福建茶葉,2016 (09).
[2]張晨昕.李夢桐.瑜伽文化傳播社會功能的文化社會學分析[J].民族傳統體育學,201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