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一
摘要:為促進沈陽市健身產業進一步發展,探索其健身俱樂部消費市場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探索其消費結構,為相關企業的產品結構改造提供根據,為政府更好地引領市民健身消費提供借鑒,為沈陽市健身行業決策部門和商業性體育俱樂部的投資者、經營者提供決策參考,從而達到拉動體育產業消費的目的。
關鍵詞:沈陽市;健身俱樂部;消費結構;特征
消費結構是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消費的不同類型消費資料之間的比例關系。體育消費結構指體育消費者在體育消費過程中不同種類體育物品消費、不同類型勞務消費的數量與比例。
一、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購買體育服裝鞋帽消費結構
通過對沈陽健身中等俱樂部隨機抽取的750名會員調查發現,健身俱樂部的消費者對于低檔服裝鞋帽的消費能力較差,年服裝鞋帽消費在800元以下的群體人數少。這與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運動服裝鞋帽利用率高有關,也與常年運動為這部分消費者提出了更多的服裝功能性需求有關。其次,中高檔體育服裝鞋帽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中有一定市場,體育服裝產業面向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群體可以嘗試推出高價格、高質量的功能性服裝。有服裝鞋帽銷售資質的健身俱樂部也不應將產品定位在低檔,應逐漸向中、高檔服裝銷售轉移。
二、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購買大型運動器材消費結構
沈陽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在大型運動器材方面消費能力不強,健身俱樂部基本滿足了會員在大型運動器材方面的使用需求,會員在大型運動器材方面的消費屬于小額補充性消費,不能作為健身活動的主體消費行為。健身器材銷售廠家如果要面向俱樂部健身人群這樣的個人消費者制定產品方案,需要在高性價比、中低端這樣的產品上下功夫,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對高端健身產品的消費能力比較低。
三、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購買小型運動器材消費結構
沈陽市健身俱樂部的健身人群對小型健身器材的消費能力不高,年消費超過300元的比較少,年消費超過500元的寥寥無幾。小型健身器材的價位均不高,年消費的累計是以量取勝,要提升健身人群對小型健身器材的消費能力,應該從消費觀念和運動方法入手,雙管齊下,一方面廣泛宣傳小型健身用品的優勢,另一方面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應有意識就小型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開展培訓,避免健身人群使用小型健身器材時遭受運動損傷。
四、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訂閱體育報刊雜志消費結構
本次調研發現,體育報刊雜志的消費為0.12%,居所有消費項目的最后一位,沒有訂閱體育報刊雜志的人占總人數的86.27%,體育報刊雜志面對的不僅是提升健身人群消費能力的問題,更是改變其消費習慣,將對體育報刊雜志的消費從無變到有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僅依靠體育報刊雜志出版社來逆轉市場是十分困難的,順應市場形勢,將目標消費人群定位為年輕人,利用體育明星吸引消費者,開發體育新媒體勢在必行。50元以下的居多,可見,體育報刊雜志的消費市場有待拓展。
五、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選擇收費場館消費結構
選擇年卡在1001-2000元的人員數
量最多,占總數的32.67%,其次是3001 -4000元/年的人員數量,占總數的26.66%。年卡消費在1001-2000元的健身會所比較適合初入職的年輕人以及年齡大對健身環境要求低的人群,而年卡消費在3001-4000元屬于中高檔消費,這一消費檔次的俱樂部既具有舒適的健身條件,又將很多收入低的人隔絕于門外,比較適合中產階級健身消費。4001-5000元和5001元以上的消費人數分別占總數的6.93%和13.87%,可見高消費階層在健身行業消費中并不占主流地位。
六、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購買體育比賽或表演門票消費結構
遼寧省是體育大省,承辦過多項國家級體育賽事,沈陽市民觀看體育比賽或體育表演的資源十分豐富。然而,沈陽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對體育比賽并不十分熱衷,年消費在20元以下的超過25%,年消費在100元以上的約占總人數的20%,而100元僅為一場熱門中超或CBA球賽的門票價格,可見觀看體育比賽的頻次和單次消費均不高。
七、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購買體育彩票消費結構
購買體育彩票屬于博彩類消費。彩票消費是一種消費習慣,形成消費習慣的消費者會經常購買體育彩票,經統計,體育彩票消費為兩個極端,或極端多,或幾乎沒有。沈陽市健身俱樂部健身人群中,超過25%的人沒有購買體育彩票的習慣,體育彩票年消費超過500元的健身人群約為1.47%。體育彩票年消費在20元以下的和20-40元的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見體彩消費高的人群僅占少數。
八、總結
由于本次調研的對象為健身場館的消費人群,場館收費為剛性支出,因此,體育場館場地費不列入消費結構描述指標。沈陽市健身俱樂部消費者體育消費結構概括為,購買體育服裝鞋帽等實物性消費支出較多(約占總消費的26%),聘請私人教練以及觀看體育比賽等服務性消費支出較少(約占總消費的8%),購買體育彩票等博彩類消費最少(約占總消費的2%)。實物性消費中,服裝鞋帽消費以中檔消費為主(1501-2000元/年比例最高),大型、小型運動器材以及體育報刊雜志的消費少。服務性消費中,體育比賽或表演門票消費少(20元以下/年比例最高),超過半數人群沒有聘請私人教練的習慣。購買體育彩票消費少(20元以下/年比例最高)。
參考文獻:
[1]駱秉全,攀心剛,徐振芳.對我國體育消費若干問題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3(8):13.
[2]欒開建.天津市典型商業性健身俱樂部經營現狀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7 (5):16-18.
[3]田里,馬曉云.營業性健身房經營與促銷問題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 (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