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來提·阿不拉
摘要:高校足球運動項目是高效體育代表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學生對足球運動參與意識的逐漸增強,高校足球代表隊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此同時,高校足球隊對足球運動的宣傳和普及具有相當大的意義。但是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機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高校足球運動的發展。本文就高校足球代表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能夠更好的培養球員的足球意識,對足球訓練重視起來。
關鍵詞:高校足球代表;訓練;問題
我國高校足球運動的出現和發展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歷史發展階段,20世紀初,我國的第一支大學生足球代表隊在上海成立,直至今日我國高校足球運動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期時候,高校足球運動代表隊為國家培育出諸如方紉秋、蘇永舜等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后來由于歷史的變故對教育事業的打擊,高校的足球運動也受到了影響,高校足球隊再也難以培養出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訓練是高效培養足球運動員的重要內容,相關專家對高效足球代表隊特點進行分析后,認為高校應加強運動員對足球運動本質的認識、加強運動員的搶球和跑位意識、重視足球代表隊日常訓練。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高校足球運動的發展。
一、高校足球運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校足球運動訓練科學性不高、訓練時間不足、辦對模式以及運動員來源傳統單一。第二,高校足球運動員管理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具體管理標準,管理策略滯后。第三,高校足球運動員的文化水平整體較低,學校缺乏對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的安排和針對性的指導,導致運動員在大學畢業后就業難,就業壓力大。第四,缺乏相應的獎懲機制,導致足球運動員在訓練和競賽中缺乏熱情。第五,不同區域高校之間的之間合作力度不大,運動員一般都是和當地的兄弟院系進行比賽,長此以往缺乏與其他實力較強運動隊之間的合作競賽,導致運動員積極性不高。
二、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代表隊及隊員的培養對策
第一,建立全面、完善的訓練管理機制,拓寬培養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來源。一方面,高校足球代表隊擴大足球運動員的招生來源,建立與足球運動俱樂部、體校、中小學足球重點學校的長期合作,保證明確、高質量的生源供求關系;另一方面,倡導“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發展戰略,高校可以對合作的中小學的足球隊進行培養訓練,發揮高校足球運動員的培養優勢,能保證更多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被輸送到高校中來,這樣的“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培養體制一方面加強青少年的身體訓練,增強了學生身體素質,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更加普及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另一方面保證了高校足球運動員的數量的供應和質量的保障,例如可以和較高水平的生理生化研究部門進行合作,讓專家研究出針對足球的專項訓練強度診斷和檢測的方法,探討提高高校足球運動員的物質能量代謝供應能力的創新訓練法,建立起運動員生理生化監控系統,促進足球運動訓練的科學性。
第二,提高足球訓練員的科研水平,保證足球訓練的規范和科學。大學是具備多學科教研的地方,有著較高的綜合優勢,高校的足球運動代表隊可以和相關的科研院系和學校進行合作,研發更加先進的訓練、比賽器材,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發足球運動員的訓練興趣,另一方面,科學的訓練器材更有利于幫助運動員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成績。
第三,完善足球競賽體制,大力激發足球運動員的訓練熱情。高校的足球競賽有著穩定的觀眾,一般吸引的觀眾都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這使得高校的足球競賽具有較大的市場開發價值。一方面可以建立由區域內、區域間、各省市之間的聯賽,促進不同院校之間的學習交流,為運動員提供更多比賽實踐的機會,這樣更有利于激發高校運動員的訓練熱情和訓練質量的提高。
第四,有效的進行運動員的學習管理,提高足球運動員的文化素食和綜合素質。運動員承擔著學習文化知識和體育訓練的雙重任務,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保證訓練的質量,又要保證文化課的學習,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兩件事情的質量可能都會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可以考慮延長學生足球運動員的學習年限,一方面保證了他們專業文化課知識的學習,在畢業以后能更好地應對工作,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足夠的足球運動訓練;另外,各個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其對足球運動員的鼓勵機制、提供教育費用的資助、給予更多課外文化課知識的輔導等多種形式來激發運動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訓練中更加認真。
目前,我國高校足球運動隊班隊模式單一、訓練科學化程度低、管理模式不完善、管理政策滯后等現象普遍存在,高校和相關值應從實際出發,針對現存問題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解決現存的問題是提高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勇斌.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中值得探討的問題[J].貴州體育科技,2004(4):49-50.
[2]周鵬.江蘇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發展現狀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
[3]黃海鵬.校園足球隊訓練時間安排探討[J].新課程(下),2017(9).
[4]王濤.甘肅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