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麗群
摘要:目前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機構存在競爭力不足、服務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齊、專利復合型人才匱乏等問題,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本文針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信息服務需求,對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機構發展提出建議,助推專利信息服務業良性發展。
關鍵詞:專利信息服務;市場化;高校;科研院所
專利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近幾年申請量和授權量迅速增加。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分別為154.2萬件、207.2萬件、70.9萬件,同比增長分別為11.6%.22.8%、12.7%;專利授權總量為234.3萬件。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專利的重要產出地,2018年兩者所獲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102628件,約占2018年授權發明專利數量的24%[1],同時高校和科研院所對專利信息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一、我國專利信息服務發展現狀
我國專利信息服務初步建立起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為主導,各級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構成的公益性服務機構;由專利代理機構、律師事務所、專利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咨詢公司等構成的市場化服務機構;由圖書館、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構成的公共服務機構組成的專利信息服務體系[z1隨著專利信息服務從完全公益性服務到市場化服務的轉變,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機構提供的專利信息增值性服務,已逐漸涉足到專利預警與咨詢服務、專利戰略制定、專利運營等高端服務。
二、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面臨的挑戰
目前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發展面臨重重難關。本土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齊,不能充分滿足社會公眾需求,并且缺乏行業服務規范和評價標準,沒有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和行業自律。機構數量仍然較少,且規模普遍較小,競爭力不強。與公益性服務的界限不清,社會公眾容易優先選擇公益性服務,市場化服務機構難以搶占市場份額。此外湯森路透公司等國外專利信息服務巨頭占據絕大多數高端市場,本土市場化服務機構發展空間進一步受限。盡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等文件中指出鼓勵市場化服務機構的發展,但缺少明確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懂技術、‘懂法律、‘懂經營的專利信息復合型人才數量不足,專利信息服務業社會認可度較小,市場化服務機構對高端人才吸引力較弱。
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信息服務現狀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對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至關重要。但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管理和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2018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多數高校與科研院所知識產權專職或兼職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2人,且館員專業程度較低,只能提供專利法律狀態查詢、基礎專利檢索以及專利文獻講座等,無法提供深度的專利分析、咨詢、預警、評估、運營等服務。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申請、輕運用”問題突出,其有效專利的產業化率為11.6%,專利許可率為3.8%、專利轉讓率為2.9%[1]。“缺乏技術轉移的專業隊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轉移轉化的最大障礙。
四、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策略
(一)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需求
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有如專利檢索和專利培訓等普遍化的專利信息服務需求,對此,市場化服務機構可成立專門部門與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進行點對點服務。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有某一特定領域/行業的長期攻關項目,要不斷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個性化服務需求,為解決他們在科研、經營戰略、風險規避、專利運營、成果轉化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定制服務。
(二)培養專利信息復合型人才
市場化服務機構必須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素質,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具有行業前瞻性,要求專利信息服務人員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和更強的技術理解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和經營頭腦。要樹立一體化員工培養理念,實現個人價值、服務機構價值、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要培養員工深度信息檢索和分析能力、技術理解能力、行業前沿追蹤能力、專業洞察力,還要提高法律水平以及知識產權戰略運用能力。
(三)深化與高校圖書館合作
市場化服務機構應與高校圖書館建立合作機制,承擔高校圖書館無法提供的高端服務。可根據自身特色整合資源,將具備該領域/行業學術背景的員工組成小組,與高校或科研院所進行一對一對接,簽訂全方位專利信息服務合同,為他們提供科研課題咨詢、跟蹤特定領域/行業專利動態、專利申請管理、專利的撰寫和保護范圍指導、專利權維護和侵權分析、高價值專利篩選等服務。利用好市場信息,幫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做好專利轉化工作,彌補高校和科研院所市場導向不足的問題。此外充分借助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數據資源,為自己打造高水平信息數據庫;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高校圖書館進行資源互聯共享,為雙方挖掘利用科技、產業、經濟運行大數據創造條件。
(四)創新定價機制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經費多來自國家和政府撥款,經費管理自主權比較有限,能用于專利管理和運用的經費不多。因此市場化服務機構不能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應充分考慮客戶需求以及客戶能帶給自身的回報找到科學的定價組合,確保長遠收益。針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個性化需求,可以實施差異化定價策略,綜合考慮人力、物力、財務成本以及在服務過程中及結束后有可能帶來的額外回報,一事一議定價。此外,可以與高校或者科研院建立利潤分享型服務關系,即先服務再根據雙方協議分享收益或收費。
五、結語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態勢下,專利信息服務業必將大有可為,面臨機遇和挑戰,市場化專利信息服務機構應認清自身優劣勢、挖掘社會公眾需求、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從業自律,為創新驅動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甘紹寧.2018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J].2018.
[2]李靚.淺析我國專利信息服務業的發展[J].科技風,2017(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