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林
摘要:此文通過煤礦事故著手,把軌跡交叉論的觀點作為重要路線,利用造成事故的原因詳細闡述了目前具有的煤礦事故。煤礦安全不僅僅包含了安全技術,和煤礦企業外部監管牽涉的門檻標準、機構設置、事故責任等情況都存在關鍵聯系。
關鍵詞:外部安全監察;煤礦準入條件;事故分析
一、煤礦安全管理意義
人的不安全操作與物的不安全情況共同導致了煤礦事故,而導致事故的因素通常都有著管理上的不足,對企業管理上的不足實行進一步的分析,又獲得了有關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因為很多的社會因素等而導致的。長時間來,不管是社會理論還是每一種事故研究,都將煤礦事故出現的重心指向黑心的煤礦礦主或煤礦管理者,每一方面的數據也展現了出事煤礦具備的管理上與技術裝備上的安全欠賬,但卻缺乏研究其實此種安全欠賬嚴重或管理缺乏條理的煤礦不需要具備。該環節,中國國情一樣沒有獲得自主或者積極的實施此類安全投入的環節,企業必須存在外部的限制來對其安全管理或技術手段實施限制。
二、煤礦進入問題研究
(一)煤礦進入標準
我國目前存在的煤礦進入標準劃分為六個部分,具體分為煤炭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營業執照、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礦長安全資格證。煤炭資源屬于國家資源,為了展開煤炭的開發就務必按照規定獲得對應的資格。這六個證必須由煤炭管理部門、工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以及煤礦安全監察部門通過審核然后發放。煤礦的開發資格屬于一個體系,是通過每一個部門整體管理的過程2。
(二)進入流程的科學性
2007年12月5日23時15分,山西省某煤礦的井下出現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105人死亡。這個事故是“十一五”時間內兩起死亡人數具有100人以上的其中之一,而這個煤礦在出現事故的這個時間里“六證齊全”,如此一來,這個事故的出現讓人提出了很多疑慮,六證都具備的煤礦怎么可能出現這么嚴重的瓦斯爆炸問題呢?完善煤礦安全最直接分方式就是政府的有力監管,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可以確實管理煤礦安全的關鍵方式,在這個僅有的方式發生問題時,就一定會出現煤礦安全事故。
三、煤礦管理情況研究
(一)管理系統設置不完善
?就煤礦企業安全管理而言,通常有國家、省、地市的直接管理的煤礦安全監察單位與國家、省、地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者兩類政府監管系統,比較容易知道這兩個機構間具有的機構重復、職責分配不清晰等情況,而且直接管理的煤礦安監局下面的機構卻缺乏縣級單位的分機構。因為市煤礦安全監察局編制人員不多,想要實行上級傳遞.下來的任務范圍通常會有所缺陷,并且在地勢復雜的西南或地域廣闊的西北,如新疆、內蒙古等地,想要對各煤礦實行監管更是非常困難。
(二)監管制度不科學造成監管無效監管人員與煤礦企業數量比例不一致,并且不會變成三方監管的形式,如此一來就導致每一類監管人員的職權變大的情況,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監管機構的同意就確定了煤礦企業可不可以進行生產。此類“一刀切”的情況是因為管理人員自身沒有進行監督導致的,也缺乏有效的限制,這樣一來讓監管人員與煤礦業主具有“互惠互利”的行為。
(三)監管職權統一化
煤礦安全生產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處罰規定與顯示性質規定限重事故的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是:停止生產實施整頓,罰煤礦5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的罰款,罰煤礦企業負責人3萬元到15萬元不等的罰款。但是就另外一方面而言,煤礦企業違規生產3天就能夠賺到最多處罰額度的錢。而且監管機構還具有監管、性質認定與處罰的職權。
四、事故追究分析
國家不斷在加強對事故責任的追究力度,但是因為目前事故調查系統通常按照事故的等級進行區分,通過當地監察機構與政府一起進行調查,大部分事故的出現就是因為監察機構與政府監管不全面而導致的,通過自己來調查自己具有的不足、并追究自己的有關責任應該還具有很大的難度間。
五、對外部監管的有關建議
(一)提高進入標準,加強資格審查力度提高煤礦進入標準也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對煤炭行業提出的標準,淘汰每一年的產量小于30萬噸的煤礦,而且還要對煤礦的綜合體系安全實行有效評估,并明確其達到安全生產的要求。要進一步強化煤礦企業從業人員的資質評估,針對煤礦企業的人員特別是“六證”必須要按時對其實行資質審核,假如出現事故還必須對其資質實行再一次的審核;對煤礦從業專職技術人員的標準也需要由外部單位實行按時審核。大部分煤礦企業對專職技術人員的審核還只是在企業里面進行的,大部分的時候都不正式。就從業人員的審核需要由企業外部開始,設立第三方的專職培訓系統,按時開展知識技能的考查。
(二)健全監管系統,防止貪污腐敗的出現必須要成立第三方煤礦監察機構,其主要工作就是負責監察、隱患等級鑒定與處罰,如此一來可以有效防止權力的統一化。監察部門覺察到問題之后,需要馬上把問題告訴鑒定部門并對問題實施分析與等級評估,再通過鑒定部門對執法部門表達執法建議,第三方機構務必對事件的解決方式實施溝通,這樣才可以讓第三方機構實行互相督促的作用,還可以防止事故出現之后相互推卸責任。
(三)加強懲罰力度
加強懲罰力度不僅僅是加強對煤礦企業的處罰力度,還應該加強對監管機構監督不到位的懲罰力度,如此一來,不但可以降低監察的次數,減少監管人員核定編制的數量,還可以使煤礦企業降低違規生產的次數。
六、結束語
國家完善煤礦安全情況是必須實施的,不管是通過政策還是實際的監管力度與措施,近幾年一直在不斷改善,但是煤礦企業管理不易的情況一樣具有,有關法律法規與制度在一些地方會出現不適用的現象。監管機構在煤礦進入、煤礦運營與事故追究的時候具有很多不足。特別是目前煤炭行業在大額收益的誘惑下,很容易出現監管人員失職或者違法的情況。怎樣確保各個監察人員都可以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監管人員自律能力不強的時候,監管人員務必被監管才可以有效實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才能夠改變煤礦安全情況。
參考文獻:
[1]劉水明.淺析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品牌(下半月),2013(3)..
[2]馬文婷。淺析煤礦安全管理的創新改革思路[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8(7):91-91.
[3]杜立科.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研究——以山西TW煤礦企業為例[D].河北經貿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