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孤島油田日益凸顯的套壞加劇、井筒管柱復雜問題,探索研究了以打通道下小套、取換套、封堵補貼為主導的井筒治理技術,再造新井壁,盤活老井資源,恢復油田水驅動用儲量,為構筑有效井網提供有力支撐,各項技術指標均有了新突破,逐步將套損治理技術打造成為特高含水期提高開發質量和效益的新利器。
關鍵詞:套損加劇;套損治理;井筒修復;存量創效
一、孤島采油廠套損井現狀
隨著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套損、套破井日益增多,從而導致失控儲量不斷增多,井網變差,破壞了區塊整體注采平衡。截止2018年,采油廠共有套壞井2605口,占總井數的37.2%o 2016年到2018年,新增套損井從89口上升到134口,而2019年前4個月新增套損井就達到了55口。2016年以來全廠新增套損井375口,其中停產停注92口,導致井網指標下降,水驅儲量控制程度由2016年82.8%下降到2018年的81.7%。套管老化腐蝕嚴重,卡封無效或低效高含水井比例達到16%,帶病籠統注水井增加,不適應精細注采要求;因淺層套漏帶來的注水井地面返水等存在較大井控安全和環境污染隱患的時間時有發生,更凸顯了套損治理的緊迫性。
二、套損治理的研究與技術配套
多年來立足于思路和技術的創新,結合孤島地層條件、開發需求和套損集中在井筒兩端的特點,綜合考慮現有大修能力和修井技術,形成了套損井治理配套技術,逐步將其打造成為老油田盤活老井資源、提高開發質量、降低開發成本的有效手段。
淺層套損形式相對單一,以套漏為主,漏點在400m以上且在水泥返高以上:換套;漏點在400m以下或在水泥返高以下:封堵補貼。深部(油層及其附近)套損形式復雜,以彎曲、復雜套變(多處套變)為主,主要采用打通道下小套工藝治理。
優化井筒識別技術,加大40臂測并、電磁探傷等應用力度,直觀識別套管腐蝕、變形、錯斷、套破等形態,從而指導套損治理措施的制定;強化變密度、八側向、PIN測試,便于評價固井質量、分析剩余油分布,優化射孔設計;應用水力噴砂解堵工藝,保障下小套井增油效果。
三、現場應用
套損治理技術作為老油田井筒治理的成熟低成本技術,主要應用于治理各類復雜井況井,已成為方案調整盤活存量資產、細分層系高效注水、長停套損井治理的有效手段。
(一)套損治理技術成為提高方案調整效益的有效手段。為進一步提高單元開發效益,結合老油田開發后期綜合調整的特點,方案調整的方向和重心由整體矢量調整逐步轉向高效井網完善調整。方案部署方式由以新井投入為主,追求水驅控制最大化,配套地面改造,矢量注采,投入大,平衡油價高。轉變為以充分利用老井為主,輔以少量側鉆、新井,注采調整組合增效;地面配套簡單適用,投入少,平衡油價低。以西區北試驗區井網調整方案為例,上下兩個層系井網由合注分采轉為分注分采,共應用套損治理技術實施扶長停、廢棄井利用工作量21口,其中油井7口,注水井14口,恢復失控地質儲量98×10t,提高注采對應率1.03%。
(二)套損治理技術成為細分層系高效注水的有效手段。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注水井套損顯著增長。至2018年套損注水井開井498口,占開井數的41.3%,大量注水井帶病生產給開發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淺層套漏井卡封失效后注入水從套外上返地面,帶來嚴重的井控安全和環境保護隱患;二是受套管變形及腐蝕結垢影響,卡封難度大,分注井被迫改光管注水,影響分注率指標和精細注水效果。為此,應用套損治理工藝再造新并壁,實現套損部位的徹底治理,提高卡封可靠性;同時,配套研發小直徑分注工具,形成三種管柱配套模式,實現了套損注水井治理后有效分注,保證了分注率和注采調整效果。GD1-1-504井大修下小套后韻律層細分后分注,對應4口油井受效后日增產能5.5t/d,含水下降3.5個百分點。
(三)套損治理技術成為長停套損井治理的有效手段。孤島油田開發時間長,停產停注井日益增多,至2018年達到623口(油井475口,注水井148口),造成失控儲量2719×10t。其中,因套損導致長停井316口,占比達到50.7%。這部分井是存量挖潛的主要方向。針對這些套損井形態復雜(套漏千出砂、大跨度套變)的特點,分別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理對策,滿足了各類井況扶停需求。特別是因套損停產的熱采井和注聚區油井,治理后平均日油能力達到6.3t/d,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四、套損治理取得的效果
2016年以來完成套損治理276井次,初期恢復日油能力371t/d,恢復日注能力9650m/d。特別是自2018年開展套損井專項治理以來,編制套損治理可研方案259口,其中大修作業完成119口、正干7口,小修作業完成106口、正干5口,開油井45口,初期恢復日油能力183t/d,恢復地質儲量153×10t,累計增油2.17×10t;開水井61口,恢復日注能力6710m/d,恢復水驅地質儲量329×10t。剩余工作量目前正在緊張實施中。
五、結束語
低油價趨勢仍在延續,按照油田全力聚焦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的要求,樹立“對每一口有效益的井都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以存量創效為目標,堅持效益優先,堅持地質、油藏與工程緊密結合,不斷創新、配套完善套損治理技術,尋求井筒治理的新突破,為孤島油田持續穩定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沈秀通,馮永泉,陳憲侃等.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155-173.
[2]閆建聚,王恩成,王維星,等.膨脹管補貼工藝在文留油田的應用[J].石油機械,2010,38(3):67-74.
[3]韓學良,趙成,曹德忠,等.水平井井下液壓增力打撈工藝研究與應用[J].石油機械,2008(8):84-86.
[4]張太殼,李建波,鐘水清等.抗高溫抗鹽選擇性堵水劑ZDSJ研究[J].鉆采工藝,2006,29(5):88-90.
[5]張景富.G級油井水泥的水化硬化及性能[D].杭州:浙江大學,2001.
作者簡介:馬傳忠,男,高級工程師,從事油田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