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萬榮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建筑工程規模正趨于不斷擴大的形勢發展,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應用也變得越發廣泛。再加上現階段人們對建筑物質量和安全的高標準要求,也就致使了對建筑過程中混凝土結構的整體化性能以及抗滲性均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對整個的工程建設質量及安全性有著直接性的聯系和影響,故而在現實的施工當中必須關注土木建筑混凝土結構在質量穩定方面的問題,并且要在具體化的施工中嚴格把控好施工中的每一環節,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就此,文章綜合了當今土木建筑中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的主要問題進行闡述,同時對其施工技術控制要點加以研究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一、混凝土結構的特點
混凝土結構在建筑行業中極為常見且應用極廣泛,就其本身的性能而言,在施工當中很容易就會發生水化作用進而導致溫度變化和收縮,由此例會引發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等不良問題,最終將影響建筑結構的安全和后期的正常使用。所以說在施工中需加強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為提升其質量穩定,促使安全有保障。通常在實踐的施工當中,為了降低混凝土裂縫的發生幾率,主要是通過優化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來加強對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質量控制,由此來為混凝土澆筑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條件,從而保證澆筑工作能一次完成。同時澆筑工作結束后,要及時監測混凝土內外溫差情況,依據測溫結果及溫度變化曲線選擇合理的養護措施,為混凝土營造一個適宜的溫濕度環境,更進一步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二、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的主要問題
(一)材料質量未達到施工要求
為了促使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提高,必須慎重把好材料質量關。例如在采購階段要杜絕低廉劣質材料,必須采購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材料,并且必須達到相應的設計標準。還有在配置比率環節也要掌握好,嚴格按照規程、規定來配比,目的在于保證混凝土施工在強度方面的要求能夠達標。另外在施工中要確保所選取的石骨料擁有一定的含水量,還要時常檢測其含水量,以保障其強度滿足于施工標準與建設要求。
(二)施工質量檢查方面的問題
質量是項目建設的根本,倘若施工環節的質量檢查未做到位則會嚴重影響工程建設的質量。比如在現實的土木建筑過程中存在著部分相關人員在質量檢查時缺乏責任意識,把質量檢查當成走過場,使得檢查不全面,而最終導致的是工程質量不合格,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直接威脅著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分析
(一)混凝土的配制要點
在材料配制過程中,其配制是否科學,這對于混凝土結構施工的質量存在直接影響,并且可根據土木工程建設的需求來調配好所需材料的配合比例,使得有效提升混凝土結構質量。在實際配制過程中,主要需做好如下幾項:①骨料的選擇。粗細骨料的級配與混凝土的強度有很大關系,粗骨料需側重于連續級配、粒徑較大、質量優良的石子,細骨料以中砂為主,這樣還可有效降低水和水泥的用量,從而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泌水和收縮現象發生幾率,來滿足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標準。②外加劑使用。結合工程的使用需求,對各配比原料進行優化配置,在選擇外加劑時,要注重外加劑的質量和綜合性能滿足混凝土結構的建設標準,通常情況下選用緩凝劑、減水劑等居多,為提升材料配比的穩定性,必要時添加適量的粉煤灰和礦渣粉。③優選水泥品種。為降低因水泥水化熱造成的混凝土內外溫度差異,盡量選用凝結時間長、水化熱系數低的水泥制品,如火山灰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等,并適當降低單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延緩混凝土溫度上升問題,確保混凝土硬化后體積的穩定性。
(二)生產過程控制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做好前期準備,預先讓攪拌站準備好混凝土施工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并確保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的精準性。還要對施工中所需的各種機械設備要提前做好保養與調試,并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確保設備性能良好,能正常發揮作用,為連續攪拌供應混凝土時做到準確性和穩定性創造條件,確保混凝土具有科學的配合比。
(三)混凝土澆筑的控制
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可采取推移方式的連續澆筑和多層連續的澆筑方式進行,具體采用何種澆筑方式,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具體澆筑環節,要明確混凝土路面的澆筑厚度,以混凝土的澆筑厚度為基礎,對振動器的振動深度、振動性能等進行設計和控制,以確保振動操作符合混凝土澆筑施工需要。混凝土在澆筑的過程中,采取整體分層連續澆筑或推移式連續澆筑都是為了確保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澆筑操作通常從低處開始,沿著長邊方向從一邊向另一邊進行,同時要保障混凝土的供應滿足澆筑工作的持續進行,也可選取多個點同時澆筑。澆筑過程中,要控制好相鄰兩層混凝土之間的間距和澆筑時間。對于一些面積比較大的混凝土在澆筑時,對它的滲透性或者是固體自身的鑄件厚度要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情況下控制在3m以內。具體澆筑時可采取多層連續澆筑的方法進行,這樣不僅有利于振動的順利進行,同時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溫升問題,為混凝土的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四)養護與測溫
混凝土澆筑工作結束后,通常在混凝土內埋設測溫線來監測混凝土的溫升情況。測點的選擇要針對混凝土整體特點和相關規范要求進行,一般在混凝土中心區域的兩個相交點的垂直部分進行測溫操作,每個測量點測量線的埋設在2-3個。觀測人員要根據混凝土溫度變化規律合理掌控觀測次數,澆筑初期時測溫頻率要高些,隨著內外溫差的逐步縮減,觀測次數也隨之減少。通過繪制混凝土溫度變化曲線來制定適宜的養護措施。養護操作的目的是確保混凝土結構具有良好的溫濕度,減少溫差過大造成的混凝土裂縫問題。外部保溫工作可采取澆水覆蓋棉被、草簾等方式進行,在保證表面濕潤的同時還能延緩溫度的下降速度。保濕工作可通過在混凝土內部埋設冷卻水管的方式進行,利用水的循環來加速內部熱量的散發,從而有效降低內外溫差。
四、結語
總之,在具體的土木建筑施工中,只有嚴格規范操作,切實控制混凝土結構施工要點,技術標準到位,才能確保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整體質量和性能符合工程建設標準,進而為促進土木工程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2):85-86.
[2]張林.房屋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