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琳 李炫林
摘要: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度不斷提升,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隨著提升,這表明職業教育在今后會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職業教育應當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在政策的保護下,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也就是講職業教育要緊緊圍繞市場與就業發展,這樣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這也會促進國內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內職業教育;需求;發展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度日益攀升,職業教育在這一情況下應運而生。為了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小至大的快速發展,讓我國教育體系更加合理,也進一步滿足了現代市場的人才需求。在新世紀以后,我國職業教育院校數以及在校生人數甚至能和普通高校平分秋色。國內職業教育在優化教育結構和引領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社會發展中也必然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一、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
(一)發展素質教育
黨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發展素質教育,因此國內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發展需求也要以此為導向,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術型人才。國內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貫徹素質教育,并且將這一內容與專業建設相融合,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素質教育,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實現教育創新。
(二)扎根中國大地辦學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國內職業教育依舊要扎根中國的土壤,實現我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國情復雜、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如果不能尋求本土化的解決方案,很難解決教育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但是我國擁有這五千年歷史的文化積淀,雄厚的歷史文化可以讓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所以國內職業教育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就一定要扎根本土文化,從而時間職業教育發展需求。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
(一)以教育教學為中心
教育和教學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屬于較大的系統,而教學是教育的基本表現形式。教學工作是國內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一定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樣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生活化。教師要將學生認作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增加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才能保障教學計劃的深入進行。此外,教師還要采用多樣性、靈活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究。要提升職業院校教學水平,首先要建立優化課表,重視課程,同時發展課外,從而推進專業特色化和實踐真實化。其次要構建績效考核體系,促使教師高質量的完成自身工作,實現以教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再次,構建合理的教師評價制度,這一制度可以引導教師重視教學,促進教師在教學、科研以及服務三項活動中找到平衡點。最后,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手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以優質就業為導向
就業是減少貧困、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職業教育實現家長和學生期望的基本途徑。因此國內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更要重視就業的質量。對于一所職業院校來講,就業率是學校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參考指標。優質就業是根據專業對口、薪資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狀況綜合評定的,所以國內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要了解自身的需求端,了解市場以及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樣才能準確定位專業,為培養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職業院校需要建立其一套專業引導就業、教學面向就業、校友幫助就業的機制,同時以就業率、簽約率、學生薪資狀況以及崗位發展水平等指標建立起就業考核評價體系,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找到優質崗位,提升就業質量。此外,職業院校還應當在實踐中探索新型的就業機制,從而推動畢業生順利實現優質就業。
(三)以產教融合為支撐
合作辦學已經融入到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中,學校與企業、教育與職業以及高教與職教都體現了合作這一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我國為了調整經濟結構提出了供給側改革,而深化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合是職業院校推進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策略。所謂產教結合,就是指職業院校依據所設產業,積極開辦與專業相關的產業,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能專業人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因此職業院校更應當以此為導向,實現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要想讓院校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就一定要深化產業與教學的結合,從而構建更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面向市場、企業的教學目標,為社會輸送更高高素質人才。在想向外輸送人才的同時,院校還能吸納更多外部優秀的資源,從而促使院校更好的發展。
三、結語
職業教育是扎根于國內的一種教育形式,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對推動我國現代化教育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內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職業教育想要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就需要將素質教育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并且扎根于本土文化。為了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國內職業院校應當以教學為中心,以優質就業為導向,以合作發展為支撐,實現高就業、優質就業,為社會輸送更多技術型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文博.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走向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01):111-116
[2]羅汝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的國際化研究[J]成人教育,2019,39(10):57-62
[3]趙靜.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問題的若干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8):32-33
[4]李成森,閻衛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趨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0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