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董玉潔

摘 要:本文以高職院校矢量圖形技術課程為例,主要論述矢量圖形技術課程中的知識點與園林施工實際工作需要相結合的方法。探討如何提高教師從實踐中提取教學案例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一、引言
通過對多本教材的案例進行比較,以及對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2012-2017級學生的矢量設計作品和畢業設計進行調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目前,矢量圖形技術課程中的幾何圖形編輯、圖形造型知識點選取的案例多為簡筆畫、卡通卡片等,涉及到戶外真實環境中指示牌等圖形案例的較少。學生學習了該課程之后,有時不能做到學以致用,思維發散度不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較弱。
本文作者通過下企業實踐,實地走訪調查等,搜集了一些戶外指示牌設計的實例,并將其與矢量圖形技術課程中的知識點相結合,開發了新的教學案例。同時探索了如何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二、案例選取
園林工程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一般包括:園林綠化景觀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管道工程、水利工程設計、施工、維護;苗木、花卉的種植。在工作過程中會涉及到施工安全指示牌的制作、交通安全指示牌的制作、各類警告標識等,內容十分豐富。這些標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將這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寫入矢量圖形技術教材,對學生來說,既能學到相關知識,又了解了該知識點的應用領域,并且可以實地走訪、測量、觀察等,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各類指示牌多為基本幾何圖形的組合,尺寸根據實際工作場所需要進行調整,用矢量圖形設計工具如CorelDRAW或Illustrator來設計最合適不過,既能滿足不同尺寸要求,又能保證圖形不變形。
下面以安全施工指示牌的制作過程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如何將矢量圖形技術的知識點與安全施工指示牌的實際案例相結合。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為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平面設計專業、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一年級學生。
(二)教學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矢量圖形的基本操作,能繪制簡單的矢量圖形,會初步使用形狀工具對規則的幾何圖形進行變形操作,轉換為曲線,設計出較為復雜的圖形。
(三)教學目的
本次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各種幾何工具的用法及適用范圍,熟練掌握圖形造型操作,培養學生總結繪圖技巧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矩形工具、橢圓工具組、多邊形工具、形狀工具的使用,造型操作。
(五)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合適的工具繪制圖形。靈活應用圖形造型工具制作出復雜的圖形,能夠在多種繪制方法中選取較為簡便快捷的方法。
(六)教學條件
本次課在機房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具體步驟,通過廣播軟件邊講邊練、收發素材及作業等。通過職教云或其他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教學互動,如:小組pk,提問、搶答等。課下提交作業可以使用職教云平臺。
(七)教學實施
首先展示本次課的案例效果圖,引導學生分析該案例中用到哪些基本工具。盡量采用分組教學法,采用小組搶答的方式,完成課程的導入。
討論結束后,列舉出本案例用到的基本幾何圖形工具:橢圓形、矩形、三角形等。其他工具包括:輪廓線、形狀工具等。教師提示學生這些工具的屬性欄有哪些常用屬性需要設置參數。
可以將案例分為三個子任務,對應三個獨立的圖形。難易程度分別是:較難——挖土小人標識(6分)、中等——下方文字標識(4分)、簡單——“慢”行標識(2分)。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選擇,根據自身能力,在規定時間內,可以選擇完成1-3個任務,同時獲得不同的積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次課的新知識點是圖形造型。教師講解造型的基本操作:焊接、修剪、相交、簡化、移除前面的對象、移除后面的對象、邊界。指導學生對比不同造型操作的異同點,注意目標對象是誰。學生分組獨立完成本次課案例。
學生提交作品至教師端,教師整理后,上傳至云平臺,在不顯示組別的情況下,學生網上投票,選取完成效果最好的小組,給予加分獎勵,并由該組講解制作過程。
教師點評、總結:
1、制作小人挖土標識。
注意外圍三角形的拐角是圓角,可以使用輪廓線工具繪制線條,拐角設為圓角。
小人的頭部是圓形,可以按住ctrl繪制正圓。
身體部分可以用線型工具繪制。例如鋼筆工具或貝塞爾工具。
沙土部分使用三角形繪制,一邊用形狀工具添加一些節點改成不規則邊緣。或者使用粗糙工具繪制不規則邊緣。
2、制作“慢”標識
圓環可以使用多種造型方法,例如繪制兩個同心圓,移除前面的對象。或者直接把兩個圓合并。
中間的“慢”字,使用文本工具,寫出美術字。放大,與圓環居中對齊。
3、下方文字,先繪制兩個圓角矩形,移除前面的對象。中間書寫文字,調整字符間距。
(八)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基本幾何圖形工具的用法掌握的較好,但是對于細節的把握不太準確。例如三角形的圓角和矩形圓角的制作。造型操作還不夠熟練,對于小人標識身體部分的焊接做的不夠細致。
分組教學法在本次課中起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發布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任務,滿足了差異化、個性化教學要求,比較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效果較好。今后將繼續完善。
廣播軟件和線上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應用,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90%以上的學生表示掌握了本次課的教學重點,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結論
(一)提高教師從實踐中提取教學案例的能力
高職院校應注重教師下企業實踐活動、為教師下企業提供相關保障和支持政策。靈活安排教學與實踐時間。教師自身也應多關注相關企業、行業動態,積極參加培訓及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努力提升自身實踐水平。加強與兄弟院校的聯系,積極合作開發教學案例。
(二)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僅僅通過課上教學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拓展練習,學生可以自行搜集整理案例,自己分析并制作,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會進一步加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將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1]林培亮.“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8):1-3+6.
[2]徐艷.基于高職院校建筑施工圖為載體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5):151-152.
[3]李志杰.論高職單片機技術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8(12):29.
[4]李慧鋒.高職院校財經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企業,2018(12):99-100.
[5]牛立成.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研[J].成才之路,2018(34):14.
[6]魏建崇.基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9):27-29.
[7]牛麗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設置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05):93-96.
作者簡介:
劉東(1983.1-),女,漢族,廣東興寧人,講師,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教育及 信息化教學研究;
董玉潔(1989.9—)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建筑工程師,室內設計師,學士,主要從事平面設計及 室內裝飾設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