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靜軍 武振宇 王向成
摘 要:雖然我國通過不同的形式對于水庫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進行了相應的研究,但是受限于法理認知的不足以及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健全,補償長效模式無法有序發展。為了有效實現水庫移民補償安置所具有的價值,急需從法律、制度方面確定長效補償的權力義務關系,不斷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
關鍵詞: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法制規范;制度構建
一、水庫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的分析
1.1 補償主體分析
有關長效補償的補償主體認知方面常常存在了誤解,很多人將水電建設的業主當成移民補償的義務主體,這一點在水電建設主體和水庫移民之間所簽訂的長效補償協議中能夠得到充分體現。但是此種認知恰恰體現了水庫移民長效補償學理論方面的滯后,進而也造成了水庫移民長效補償操作中的混亂無序。總的來說,水庫移民征地補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本質上還屬于行政方面的補償。所以水庫移民征地補償不管采用何種方式(“一次性補償”、“長效補償”),從理論上看補償的主體一定是行政主體,是政府相關機構。
1.2 風險承擔分析
水電項目類型較多,不同類型所得到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對于水庫移民征地補償的長效模式來說,主要是應用在通過發電以及供水等可以產生較大經濟效益的水電項目當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水電項目在獲得較大經濟收益的同時也承擔這經營方面的風險;所以某些理論就會認為水庫移民通過長效補償模式獲得利益的同時,也要承擔因為經營不利所帶來的風險。但是此種理論和長效補償所具有的發展性價值以及征地補償的本質是不符的,長效補償并非要水庫移民來共同承擔經營風險。對于水庫移民進行補償的本質就是讓水庫移民由于水電工程建設造成的損失得到彌補。所以不管是采取何種長效補償方式,最終都不能讓水庫移民來承擔風險運營所帶來的不利后果,政府相關機構要為水庫移民享受發展性利益的補償承擔擔保責任。
二、水庫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的法制規范與制度構建
2.1 要確定征地長效補償所具有的法律地位
人們之所以對于征地長效補償沒有明確的認知、持有觀望的態度,其根本在于現階段缺少明確的法律規定。雖然我國的有關政策以及某些地方性的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征地長效補償的具體操作給予了理論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議,但是并沒有較為明確的法律規定,使得征地長效補償模式不能確定應有的法律地位,無法明確其應有的作用。所以要想充分發揮出長效補償所具有的共享、參與的價值所在,一定要建立起較為明確的制度架構,要確定征地長效補償所具有的法律地位。
2.2 制定并不斷完善征地長效補償模式的制度架構
(1)對于征地長效補償所具有的法律關系進行規范。在進行征地補償的具體操作過程中,長效補償模式的實施主要是通過業主和水庫移民之間簽訂相應的民事補償協議來實現的。但是此種方式不能很好的保護水庫移民生存發展的權益,同時也和水庫移民征地補償的法理相矛盾。對于征地補償長效模式來說,雖然不長所需的費用主要由水電建設業主來承擔(水電建設業主是水庫建設后的直接受益人),但是從根本性質上來說,國家是具有水庫移民征地補償義務的。水庫移民征地長效補償模式的付費方應該是政府部門而并非水電建設的業主,所以需要建立起當地政府部門和水庫移民簽訂征地長效補償協議的運行機制。除此之外,在業主和當地政府部門之間也要簽訂相應的協議,從而能夠對業主進行有效約束,確保公共利益能夠實現,確保水庫移民的補償安置費用能夠得到具體的落實,并且利用此協議來明確業主所應承擔的職責。總的來說,形成的運行機制為:土地征用主要是政府機構和農民間達成的協議,土地供應是政府機構和用地機構間達成的協議,土地征用和項目建設所具有的性質無關,征地所付出的補償費用需要由政府機構給,在具體程序上和用地機構之間無關。
(2)要建立起長效補償的風險保障機制。之所以要對征地進行長效補償,主要目的就是使得水庫移民能夠獲得水電建設開發所得利益的一部分,但是不能使其承擔由于開發建設失敗所造成的不利后果。所以,為了確保長效補償資金所具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將長效補償所需費用歸入到水電建設開發的成本當中,并且要制定出和上網電價的聯動機制。同時,水電建設項目在其市場化運營過程中一定會存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所以為了有效降低風險,確保水庫移民征地長效補償所得利益能夠順利的實現,需要建立起相應的風險保障機制。風險保障機制的建立能夠有效避免水庫移民的利益遭受損失,可提取一部分水電項目運營收入作為風險保證金,將這部分資金存入到銀行當中作為專款專用。另外,也要形成由項目業主投資方以及擔保方提供連帶責任的擔保制度。除此之外,在水電項目經營管理制度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明確項目業主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具有的權利以及義務所在,并且要明確政府所具有的監管職責。同時為了確保水庫移民的利益,要制定出水庫移民保底收益的相關規定,并且要根據水電項目的具體情況來對收益情況進行調整。
(3)要建立起長效補償和一次性補償的協調機制。所謂的長效補償機制就是對于農民所具有土地進行征用時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進行實施。對于水庫移民征地補償來說,政府相關部門不但要付給農民土地補償費用,同時也要支付安置補助費。對于那些因為征地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收入的水庫移民來說,在搬遷前對其支付一次性的安置補償費用對其正常的生活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征地的長效補償機制本質上也是一次性補償形式的演變,也只是水庫移民所獲得補償的方式之一,所以在今后有關征地補償具體操作以及相關制度設計過程中,需要遵照政策導引和自愿選擇的原則來制定出不同的、多元化的補償方式供移民選擇。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庫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補償主體以及風險承擔方面的內容,同時介紹了水庫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的法制規范與制度構建的內容。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對移民征地補償機制建設起到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大偉.水庫移民征地補償長效模式的法制規范與制度構建[J].中國土地科學,2017(01):15~17.
[2]程再玲,韓承全,董國平.建立失地農民就業和長效保障機制———安慶市失地農民調查與補償模式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18~19.
[3]史衛民.完善征地補償安置的法律思考[J].商業研究,2018(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