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竹
摘 要:林木病蟲害是根據在不同環境氣候中,由于各種不利因素所引起林木生理機能結構與外部形態發生不正常的改變,從而導致林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影響而造成病變,導致病蟲害的產生。林木一旦發生病蟲害,會對其生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降低林木的美觀度和經濟價值。因此,必須要認真研究林木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高發原因;控制對策
1 我國林業病蟲害高發原因與特點
林業病蟲害所導致的災害一般來說較為突發,并在災害發生前,由于多種原因,對病蟲害的預測是很難防范的。如監管不力,對病蟲害的監測工作做得不到位,甚至防治不及時,采取的方法、手段落后或缺乏針對性等,還有相關的治理人員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視不夠,疏于對病蟲害初期的防范與發現,以及沒有及時地對其進行有效治理,往往會使病蟲害大面積暴發與蔓延。近年來,病蟲害發生面積逐年增大,且頑固難治、種類繁多,嚴重影響著各地林業資源的發展。同時我國林業面積正在逐漸擴大,樹種增多,也相應增加了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另外,人造林樹木種類單一,使森林對病蟲害抵抗與修復的能力降低,一旦暴發林業病蟲害,會對林場內整體樹木造成較大影響。據相關調查顯示,外來害蟲對林業森林系統功能與結構帶來較大危害,破壞了本地物種的生物多樣性,還有就是多年對病蟲害長期的藥物施用,也造成一些害蟲的抗藥性,天敵被誤殺,害蟲反復出現,災害越發嚴重。另外,由于天然林被大面積砍伐,導致森林林分結構的物種多樣性減少、原結構被破壞等,都是發生病蟲害的原因。
2 林業病蟲害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
2.1 病蟲害的種類較多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已經沒有了國界的限定,林業的發展同樣也沒有了國界的限定。林業產品通過遠距離的運輸,會豐富當地的種類,但是過量地引入新的品種,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引入的物種沒有天敵,其就會肆意生長,對當地的林業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會造成病蟲害泛濫的情況。
2.2 突發性病蟲害會對農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樹木生長中,很難及時地預防突發性的病蟲害,其會極大地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引發突發性病蟲害的原因有很多,簡單來講,主要是因為工作人員沒有對樹木的生長進行及時的跟進,尤其是蝗蟲等,它們會極大地危害到林木,在生長環節,很容易引起較大規模的風險,而且一旦出現,必會減少林業的產量。
2.3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
如果在林業的生產過程中出現了病蟲害,且影響范圍沒有得到合理的控制,那么就會呈現擴展的態勢,尤其是當某些地區種植的樹木種類單一時,病蟲害就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再加上全球氣候明顯升高,冬季變暖,病蟲害死亡率大大降低,即使是在冬季,林業病蟲害也很難控制,影響面積越來越大[1]。
3 提高林業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具體措施
3.1 搞好規劃,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
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林業技術普及和病蟲害防治管理機制和總體規劃,有利于主管部門、科研單位和林業經營實體的信息資源共享與合作機制。使各個層次的職責分明,運行順利高效,全面提高育林質量,控制和防范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風險,強化林木培育能力。
3.2 強化管理機制,落實相關責任
植樹造林是優化自然環境、提高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管理部門、基層單位、科研機構及林木經營者都要圍繞長期的林業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目標,按照法律法規制定合理的管理機制,落實相關的責任。加強林業技術普及和病蟲害防治的政策指導和具體措施的督導管理,建立林木病蟲害工作的日常預測、防治等運行體系,搞好相應的考核評價,使相關責任落實到位。
3.3 及時掌握林區病蟲害發生的規律與防治技術特點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與季節和氣候有關,一般春夏兩季為病蟲害的高發季節,林木的芽片和樹葉,遭到破壞較為嚴重。根據往年經驗,搞好相應的藥物儲備,預防病蟲害的突發性來臨。同時,注重引進高新技術設備全天候監測和防治蟲害,做到有備無患。
3.4 重點實施生物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要改進防治手段,加大科技含量,秉承生態科學發展理念,提高森林的林分質量,并強化森林本身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所謂生物防治,目的在于對天敵生物的保護,利用生物治理林業病蟲害,即利用害蟲的天敵將其消滅。天敵生物治理措施主要是以鳥制蟲,是生物防治的傳統手段,既經濟又環保,也是可持續發展所提倡的理念。以鳥制蟲的方法,對害蟲數量與密度較低時較為適宜,同時防治效果也比較顯著。而人造林的環境,遠不及混交林更適合鳥類繁殖與居住,因此要對天敵鳥類進行人為招引,以增加鳥類數量[1]。另外,還可用微生物進行防治,如利用真菌、細菌、病毒寄生于害蟲體內,使害蟲生病死亡或抑制其為害植物。
3.5 物理方法防治
林業病蟲害的物理防治,其顯著特點就是無害、無污染。對于害蟲數量較多、較密集,且個頭較大與易捕捉時,可選用人工捕殺并結合其他輔助方式治理。對傳播與繁殖迅速的害蟲,可采用物理隔離方法,在受災區域周圍建立無寄主隔離帶,加強對受災林區的保護。同時,還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進行誘殺,此方法既經濟又快捷。
3.6 慎用化學方法防治
選擇化學制劑的農藥治理林業病蟲害,無疑會增加害蟲抗藥性,使災害反復發生,且加大治理難度。所以,在選用農藥防治時,主要是針對森林中害蟲數量較多,并在其他防治手段無效的情況下使用,且應作為急救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化學方法防治時,要盡可能選用無公害、無污染、少殘留且易分解的藥物,以防止對森林的再次傷害。
4 結束語
在綠化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林業技術,能夠提高育林質量,滿足樹木成活的需要;針對不同季節、不同區域的林木病蟲害的發生、發展,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確保林木健康生長。因此,林地經營者和綠化管理人員,要結合林業主管部門的技術指導和對林木病蟲害的預報,完善相關的管理育林措施,實現樹木又好又快的生長。
參考文獻
[1]賴國平,徐娟.關于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思考與探討[J].河南農業,2017(11):39-40.
[2]莫嫦.林業病蟲害預防控制策略分析[J].南方農業,2017,11(08):60-61.
[3]朱成國.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24):109+111.
[4]劉建軍.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7(06):139+142.
[5]趙勝天.淺談林業生物病蟲害的防治施藥新技術[J].現代園藝,2017(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