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
如同每一個還算成功的創業者一樣,一路上我遇到的九死一生的事件從來沒有少過。其中的艱難坎坷,很多不足為外人道也。雖然互聯網創業者可能永遠不會遇到像薩利機長一樣的極端狀況,但是我依然感覺它們冥冥之中有某種共通之處。那共通之處就是——人們如何在沒有前車之鑒的情形下進行決策,又如何在泰山壓頂般的壓力之下做出最優的判斷。對于創業者來說,每一天都是壓力測試。
從零到一,每個創業者在從無到有創立一家公司后,都要經受非人的考驗,每一天都有形式不同的突發情況,大家都要經歷那種面對突發情況的緊張、九死一生的驚險、迅速做出決策的逼仄、死而復生的恍惚。這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里描述的那樣——解決這些難題,沒有任何公式套路可用。
對于創業者來說,每一道難題都是新的。于是,創業者經常感覺到沒有任何良方可以掌控錯綜復雜、變幻不定的局勢;沒有任何良方可以創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沒有任何良方可以帶領一群人走出困境;沒有任何良方可以制作出一系列熱門金曲;沒有任何良方可以助你成為全國橄欖球的四分衛;沒有任何良方可以讓你競選上總統,也沒有任何良方可以在你生意衰落之時激勵你的團隊。
我完全理解本·霍洛維茨的觀點,早就體會過那種每天在風口浪尖上行走的感覺。他說的這一切都指的是——每一次遇到問題,并沒有現成的方案去解決企業成長中的困境。
我最初的創業是賣反病毒卡,合作方是一所大學的校辦企業。當時這家企業做CAD漢卡,他們同意銷售我們的產品。但是負責人一上來就告訴我:“你這個東西我看了,我們99塊進貨!”我一聽,腦子都蒙了:“我一張卡的成本是50塊錢,這只是硬件成本,人工成本根本還沒有算進去。你什么都沒有干呢,就可以凈賺200元,你怎么能拿大頭呢?”我當時覺得這家公司快瘋了,但是對方卻有理有據。
“我做銷售渠道,最終的目的是把這個東西賣出去,我要去宣傳,我要做廣告,我還要去發展二級代理商。我一次進這些貨,壓貨是有風險的,萬一賣不出去就砸在手里了。如果你非要賣高價錢,那我就從你這里批貨,賣完了再和你資金結算。你是愿意加速自己流轉呢,還是愿意公攤風險?”我沉默了。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渠道,感覺做生意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充滿浪漫。做生意是丑陋的、累心的,讓人見識冷血和無情。談判進行了一段時間,我同意了代理商提出的價格。最終,這家公司幫我賣掉了一兩千張反病毒卡。
但是整個過程已經讓我疲憊不堪。黑夜里,我重讀《硅谷熱》,重新尋找那種狂熱的感覺。但是這一次,我讀到的更多的不是野心,而是讓人冷靜的文字——硅谷神話是一場幻夢。實現了這一夢想的人在硅谷是極少數。報刊、書籍和電視上都很少提到硅谷的失敗者。向外界炫耀的成功的典型——有魅力、年輕、聰明、富有。而失敗者無人提及,他們被人忽視了。人們希望他們能悄然而去,因此他們令人不快地想起,硅谷的壓力使在這兒工作的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一切的一切,只能赤手空拳地去判斷、去決策、去著手解決,有的時候甚至會面臨一場豪賭。因此,企業家只能沉著冷靜,再憑借一點點的運氣,運用平時積累出來的專業方法,努力去化險為夷,這是最考驗創業者膽識的時刻。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