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手發球的發力距離短,給對手準備的時間也短,被普遍運用于男單和雙打中。而發平射球的特點是弧線低、速度快,因此,使用反手發平射球技術,往往能獲得更加出其不意的突襲效果。反手發平射球是羽毛球比賽中運用發球搶攻戰術時常用的發球技術,它同樣也是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中教練們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術。了解更多有關技術的考核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項技術,大家可在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鑒定培訓”上獲取具體內容。
在上一期的內容中,我們已經討論了正手發平射球技術,下面我們來分析反手發平射球技術中的常見問題。
準備姿勢中的常見問題
不同于正手發球的側身準備姿勢,反手發平射球技術的準備姿勢要求發球者面向球網,雙腳自然分開前后站立,右腳在前,腳尖對網;左腳在后,腳尖放松觸地,重心在右腳上。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輕捏球的羽毛部分,自然置于反拍面前。持拍手以反手姿勢握拍,自然屈肘放置體前,準備發球。(圖1-2)
常見錯誤
1、身體重心靠后(圖3)
在反手發平射球的準備姿勢中,練習者的身體重心應放在前面的右腳上,這樣練習者的身體處于穩定狀態,有利于發揮出穩定的發球技術。如果將重心放在后面的左腳上,則身體重心方向與發力方向不一致,不利于發力。
2、握拍錯誤(圖4)
反手發球技術主要靠手腕帶動拇指進行前頂發力,錯誤的握拍姿勢,如用正手握拍姿勢進行反手發平射球,則缺少拇指的前頂發力,出球很難有速度,無法發出有質量的反手平射球。
3、拋球
反手發球的發力距離較短,反手發球的準備姿勢中,持球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球的羽毛部分,將球穩定地放在拍前,球頭對向拍面。揮拍擊球同時才撤出左手,使球穩定地與球拍的擊球區域相遇,而不是提前將球拋出,形成不穩定因素,影響發球質量。
引拍、擊球動作中的常見問題
引拍時,左手放球的同時,持拍手以肘為軸前臂內旋,帶動手腕展腕由后向前做回環弧形動作。擊球時,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高地爭取擊球點,手腕由外展至內收帶動拇指快速前頂發力。
常見錯誤
1、擊球位置過高(圖5)
自2019年開始,羽毛球發球規則要求在發球時整個球低于1.15米。這就要求練習者在日常練習中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尤其是身材較高的選手,根據實際情況,可選擇屈膝等方法降低擊球位置的高度,避免違反發球規則。
2、翻腕現象(圖6)
反手發平射球的擊球動作是手腕由收至展帶動拇指前頂發力擊球,整個擊球過程沒有手腕的屈伸動作。如果出現翻腕現象,則會造成拍面被動下壓,改變球的飛行方向,使球的飛行弧線改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誤,發力也會不集中。
3、拍面過度下壓(圖7)
反手發平射球的擊球瞬間,需要靠手腕手指協調發力,保持恰當的拍面角度擊球,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反手發平射球技術。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控制好拍面,使得拍面下壓過多,會影響擊球質量,甚至下網失誤。
回收動作是身體各關節的緩沖和放松
擊球后,以制動動作結束發力。注意回收后迅速回動,準備迎擊發球方擊回的球。
避免常見錯誤的練習方法
1、徒手反手發平射球揮拍練習(圖8至圖9)
對于練習者而言,徒手的揮拍動作是很好的固定動作的方法。練習者可以放松站立,手腕充分由展至伸帶動拇指前頂發力,拇指動作與“按圖釘”接近。可以分組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發力過程。
2、多球反手發平射球練習(圖10至圖11)
通過使用多球進行反手發平射球練習,可以有效地幫助練習者掌握反手發平射球技術,并達到技術動作的自動化。反手發平射球的關鍵,是擊球拍面角度與力量的控制。通過使用多球大量連續地進行練習,可以不斷通過調整拍面角度和力量的大小來固定動作和發力,有效提高發球質量。
【參考文獻】
1、《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肖杰、劉萍萍著;
2、微信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鑒定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