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表現為: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差和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并提出了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中職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和完善體育場地基礎設施等改革思路。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路徑
中職體育教學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提升全民身心健康水平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工作。體育作為一種身體鍛煉的手段,學生通過體育運動能夠提升身心健康,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為了使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中能夠勝任,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在中職院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不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堅強的心理品質,樹立集體主義,關心他人,懂得團體合作的重要性。在中職體育教學中,仍然出現一些問題。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中職體育教學進行了研究,全面分析中職體育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相關改革思路,以期為中職體育教學深化改革提供參考。
一、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落后
盡管我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然而由于我國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和思想影響太大,這造成了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觀念思想仍然未有轉變。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但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合理,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師將自身置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單向的向學生傳遞體育知識,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被限制,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并未得到很好的體現,這種教學觀念只是為了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展開教學活動。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被限制,在體育課堂中,學生來不及吸收、消化和理解體育教師的意思,體育教師就安排下一節的知識內容,接著以命令性的口吻要求學生做一些機械的練習動作,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這種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嚴重制約著中職體育教學的發展。大部分中職院校體育教學觀念忽視了將學生培養成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個體,沒有將終身體育思想納入體育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是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者,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高低或對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影響了整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效果。有一些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弱,對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缺乏研究,未及時更新教學方法,依然采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和學生處于錯位的關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一方,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未形成較好的教學方法體系,沒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的,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手段和形式單一,學生漸漸感到厭倦,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影響整個教學效果。同時,中職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沒有很強的對應性,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并不對應,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沒有得到實現,嚴重影響體育教學質量。
(三)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弱
體育教師是中職體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體育教師自身的綜合業務能力對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中職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中職院校的體育資源較少,學校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職業性較強的專業學科方面,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以為了來年可以招到更多的學生,因此,學校無法給予體育教學部門工作人員及教師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的支持,
從而在招聘體育教師時,就很難招到優秀的體育教師。另一方面,一些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較差。無法充分認識學科結構和學生認知特點之間的關系,對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認識不夠,從而無法靈活地運用和理解體育教材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表達能力較差,有一些體育教師普通話不過關,前言不搭后語,邏輯不通,語言不連貫,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不能平鋪直敘,無法將教學內容準確地傳遞給學生。
(四)體育場地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近年來,隨著國家職業教育的改革,社會對專業技術性人才需要的加劇,中職院校的招生數量和規模逐年擴大,學校學生人均的使用體育面積和器材出現不足,制約著體育教學的發展。由于中職院校在早期成立時,對未來的教育發展形勢預估不足,在學校用地規劃時沒有很好地進行合理利用,加之,中職院校對體育教學資源的重視不足,體育教學相關資源明顯不足,運動場地較少,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備,運動工具和器材陳舊老化,場地破壞嚴重,沒有定期地進行維護和更新,體育日常的教學、比賽和訓練都無法正常進行,不能適合現代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基本需要,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受到抑制,影響體育教學質量。
二、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路
(一)豐富教學內容
為了提高中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在畢業后形成主動性的體育運動習慣,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必須從教學內容上入手,擴大教學內容,將專業學科與體育運動相結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使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終身體育指導思想。中職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期在未來的就業崗位中能夠勝任,因此,體育教學內容應具備有健身性、娛樂性和趣味性,傳授體育健康知識,在沉重的工作中,利用休息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減少疾病的發生率,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由于中職院校自身的職業特點,可適當在體育教學內容中應增加一些五禽戲和健身操等運動,緩解身體的疲憊,避免疾病的發生。
(二)優化教學方法
體育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影響著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興趣。所以,體育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學生是體育教學學習的主體,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應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運用較為更合更的教學方法,完成體育教學內容,使整個體育課堂氛圍更加濃厚,學生沉浸其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逐漸養成自覺主動的體育鍛煉習慣。這樣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閑暇之余,放下電子游戲,積極地進行身體運動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放松心情,整個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息,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當中能夠勝任更多的工作。
(三)提高中職體育教師綜合素質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體育教學內容,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學到了體育知識,而且在課余時間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體育運動練習,掌握體育運動練習的技巧。所以,為了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必須提高中職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中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定期為體育教師提供培訓,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聘請優秀體育教師舉辦講座。除此之外,體育教師自身應在課余時間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自身體育專業技能,努力鉆研體育教學知識,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同時,將體育教學內容與職業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培養學生通過體育運動形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四)完善體育場地基礎設施
體育場地基礎設施是教學的基礎,沒有體育場地基礎設施的支撐,體育教學只能進行形式化地說教。中職院校應加大力度完善體育場地基礎設施,加大對體育教學資源的投入,根據中職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結合中職院校的自身用地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增加或翻新體育場地基礎設施,滿足中職體育教學的日常需要。在每年進行學生體質測試時,必須要具備完備的體測工具,以保證學生的體測數據較為準確,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提醒。同時,在球類的體育教學內容中,教師傳學生傳授基本的動作,學生手里持球才能更好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中職院校應盡可能地運用可利用的資源,加大完善體育場地基礎設施,為體育教學創造好的環境,為體育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喜旺.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可行性路徑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 (36):214-215.
[2]徐崔華.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路徑探究[J].青少年體育,2015 (5):71-72.
[3]陳建課.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路徑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6,6 (32):7-8.
[4]王力.淺談中職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鄂州大學學報,2014,21 (11):97-98.
[5]孫君怡.論中職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2017 (6):96.
[6]賴志森.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創新研究[J].2016,6 (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