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在2014年對部分地區的彩票資金進行審計,查出虛報套取、擠占挪用、違規采購、違規構建樓堂館所和發放津貼補貼等違法違規問題金額169.32億元,占抽查資金總額的25.73%。記者近期對彩票審計問題資金回訪追蹤發現,由于監管不到位,部分地區整改“爛尾”;彩票資金仍存在“暗箱操作”的風險,彩票行業的公信力受到很大影響。
根據通報,某市社會福利中心以解決“三無”孤老、低收入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名義實施的改擴建工程,使用彩票公益金2662.49萬元,實際被改擴建成面向中高端老年客戶群的老年公寓。
根據通報,另有一市老年公寓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大部分被用于出租經營,租賃協議終止后閑置至今,涉及彩票公益金3673.74萬元。上報整改情況竟為:已啟動老年公寓拍賣工作,所得上繳財政。
記者回訪:這處養老公寓未按原整改計劃執行拍賣,而是另行整改,現在成為當地市委黨校、企業服務中心、國防教育學院等幾家單位辦公所在地。政府將之前建設養老公寓所用彩票公益金已如數退回民政局,并追加彩票公益金2000多萬元,共計6000余萬元,在別處新建老人養護院。整個新建的養護院共8層,但僅有一層入住有老人,其中7層基本都是空置狀態。而據院方統計,一年下來,整個大樓的運轉經費就需74.8萬元。
另據通報,某縣民政福利服務中心項目建成后,被用于民政局及所屬事業單位辦公用房和職工宿舍,涉及彩票公益金474萬元。上報整改情況為:已騰退占用的房間,將恢復公益性用途。
記者了解到,這處建筑在2012年主體完工,2015年審計發現問題被通報,工程至今沒有收尾,第4層到第15層如今還是毛坯房。這處建筑就建在該縣民政局辦公樓門口,個別樓層仍用作民政局圖書館、檔案室,在記者采訪后騰空。
彩票審計問題資金整改“爛尾”現象不一而足。記者隨機走訪了幾處,就發現了多地存在彩票審計問題資金整改不及時、落實不力的情況。
在審計署公布違規使用公益金項目后,一些地方政府監管浮于表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是造成整改“爛尾”的重要原因。
一些省級主管部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掌握的情況是“均已整改完畢”,但記者追問一些整改細節則答不上來,只說是“應該沒問題”。后來坦言,只在事件通報的第二年曾去現場查看,至于后來以及近況如何則不掌握。
記者調查了解到,某地一項目在建成后大部分資產閑置,涉及數百萬元的彩票公益金。此事最后整改如何,多部門均表示“印象不深”。
除了整改“爛尾”,部分地區整改還出現“次生”問題。有些整改“有頭無尾”、停滯不前,整改項目成“燙手山芋”,導致公益金無形中被“打了水漂”。
現有的彩票公益金使用公示制度模糊,給“暗箱操作”留下空間。記者調研發現,各使用單位的公示內容、形式差異較大,有的地方、單位公示內容非常細致,有的卻比較粗略,怎樣公示全看公益金使用部門的態度和意愿。另外,過去要求使用單位標示“公益金捐贈”等字樣,但實際情況多是“使用單位只管用錢,用完就完了”,不利于群眾對其進行監督。
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彩票公益金使用單位沒有用群眾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形式,公布公益金使用用途、違規項目整改內容、整改結果,由于信息不對稱,一些群眾不完全知情,社會監督力度被大大削弱。
同時,彩票行業重審批、輕監管導致違法違規現象頻發。監管缺失是彩票行業違法違規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涉彩違規違法案例多由審計、紀委部門事后查處,監管部門事前主動監管情況很少。
針對彩票資金亂象叢生的問題,應該完善管理和使用制度,彩票公益金公示要明確而且細致。“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對權力最好的監督。”在公示時,要多用群眾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形式公布公益金使用用途、違規項目通報及整改內容,加大群眾監督力度。
其次是加強對彩票公益金的監管,避免一些部門“趁機鉆空子”。一些省份的項目所用公益金使用混亂,其整改落實措施更是游離在監管視線之外,還有一些地區將彩票公益金建成后的設施改變功能和用途,因此不能“只管審批,不管監管”,要提高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
(摘自《經濟參考報》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