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近70的著名相聲演員姜昆,至今身體仍像年輕人一樣,除了參加一些義演活動外,還有許多重要的社會職務,如政協委員、中華曲藝學會會長、全國文聯委員等,這均得益于他的養生方略。
姜昆和他的相聲哥們總結出來一套健身經驗,這就是“一二三四五健身法”。
“一”是一個中心:以身心健康為中心,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
“二”是兩個一點:糊涂一點(人不能太計較,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應該開朗。哈哈一樂,看開了,比什么靈丹妙藥都有用,氣順生津,一順百順),瀟灑一點(講究點生活質量,物質消費上不要對自己太刻薄,散散步,旅旅游)。
“三”是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疾病(病這東西不能琢磨,琢磨就能琢磨出病來)、忘記恩恩怨怨(心靜如水,寬以待人,和睦相處,天人合一,就能充分享受人生)。
“四”是四個老:老窩、老伴、老友、老底兒。由于工作原因,姜昆經常住飯店,所以姜昆說,在飯店的時候想家,這很正常,如果在家的時候想飯店,這人就不正常了。老了看出老伴的重要。你高高在上時會有許多朋友,而你落魄時擁有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五”是五個字:笑(樂觀,沒樂也找樂)、俏(適當打扮,年輕時可以不在意,到一定年齡一定要注意精神面貌)、跳(一定得有一項運動伴隨自己,要上癮,要專心)、嘮(聊天)、掉(要學會“掉價”,在年紀上服老,在職位方面能上能下。這條最重要)。
姜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比如,面對誤解的時候,他的對策是:絕不把自己放到一個漩渦的中心里頭。1985年姜昆去蘭州演出,由于現場沒有麥克風,不能演。但是觀眾不理解,把演員圍起來連打帶罵,最糟糕的是有媒體第二天就說:姜昆來蘭州演出被圍攻,據了解是由于飲料沒上齊……這種情況,你就是有一萬張嘴都說不清楚。面對責難,姜昆什么也不說。15年之后說出來,只是想說明一點:人受多大委屈,采取一個“忍”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寧人。尤其是在矛盾當中,這是處理問題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演藝圈里是非多,藝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但是姜昆從藝多年,心理狀態始終很平穩。那么,姜昆是怎樣調整心理壓力的呢?
姜昆說,實際上它取決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人肯定都有追求,但他認為自己沒有過高的追求,有很多東西本來不屬于自己,只是比較幸運地降到了頭上。當追求的東西沒有得到時,心煩,但不鬧;而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得到以后,就得好好想想這是為什么,這樣人就平衡了。
姜昆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在家中,除了喜歡說說笑笑,還喜歡聽一聽音樂、做一做飯。家中有保姆,但他更愿意自己做飯,理由是把做飯當成一種精神上的放松和休息,他的廚藝也不錯,所以,他做的飯很受家人歡迎。
不過,姜昆平時最大的愛好是讀書。有一次,記者采訪他之后,他題寫的留言是“讀書養志”,意思就是要涉獵各種知識,以此保持對許多事情好奇的童心,這也是養生之道。
現在最流行的健康箴言是:笑是最好的保健。對此,姜昆深有同感,他說:“人有七情六欲,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其中惟獨‘喜’無心,而且是張著‘大嘴’。無‘心’,即它不傷你的心,不費你的心。人最怕的是動心計,最怕傷心,‘心’在人的生活中起著讓精神和身體相結合的支柱作用,它是一種腦的智慧和身體‘力’的結合,所以‘心’必須要養。養就是別老操心、累心、動心,就是喜,就是樂。一天到晚樂樂呵呵、沒心沒肺的,這種樂觀態度首先來自于你對生活的認識。發愁的人、憂患感特別重的人,其實是對生活的態度不對,應該把這些人擱到宇宙去看看人是什么?人是一群小螞蟻。你站得高了,把人看小,就會明白大家都是蕓蕓眾生。每個人都過好自己的日子,干好自己的事情,這一輩子就行了,你別較真。”
姜昆認為,現代人一定要養成一個會笑的習慣。為此,他把自己的第一本自傳起名為《笑面人生》。
“一天到晚別別扭扭過日子,傻子才那么干呢!”姜昆時常這樣說。
(摘自《長壽養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