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互聯網時代,風起云涌。
從最初PC興起到當下移動互聯,中國互聯網發展經歷了三次大浪潮。在每一次潮涌之時,總有一批弄潮兒屹立潮頭,以前瞻、獨特且巧妙的思維與手法,推陳出新,在諸多領域創造出適應時代發展的不同類型的企業。
與工業時代企業運營注重生產,用產品來滿足生活需求不同,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家們更多偏向于用新技術進行創新。他們或開疆拓土,或用互聯網思維重新解構傳統行業;他們更加注重品牌,更加重視綠色與環保;他們敢于破釜沉舟、獨樹一幟,也勤于學習,善于思考且長于宏觀、精于細節。
無論是接棒的第二代,還是創業的第一代,他們都走在“雙創”融合之路上。接棒的第二代并不甘于坐享其成,而是在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創新的路上努力前行。白手起家的創一代同樣能緊抓時代機遇,堅定地走在產品創新之路上。他們同樣擁有不輸于前輩們的家國情懷,他們的肩上也有沉甸甸的使命與責任。
“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就能做到!”科技板首批上市企業、代碼為“001”的華興源創眼下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科創板公司之一,這句話是創始人陳文源于14年前創業之初便萌生出的想法。回顧起最初的那份熱血情懷,陳文源至今依然頗為動容。
“那時,我在一家日本檢測設備公司工作,發現在中國平板LCD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設備、材料,甚至小小的耗材都是國外生產的,中國在手機這個巨大的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彼時,智能手機產業小荷才露尖尖角,陳文源敏銳地察覺到一個空前的產業機遇正在開啟。但是,在這樣的巨大商機面前,中國公司卻幾乎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面對蓬勃發展的電子產業,自己應該從哪里咬下去呢?選擇切入點就成為陳文源創業的第一步。“別人挖金礦,那我就賣牛仔褲吧!”陳文源想,不管做手機、還是做屏幕,那都不是自己擅長的,但配套和技術服務是自己熟悉的領域。2005年,陳文源注冊了蘇州華興源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華興源創的前身),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檢測行業,研發手機液晶屏幕的檢測設備。
在這領域一耕耘就走到了現在,而且越扎越深。除了在火熱的集成電路檢測設備,華興源創擁有不小的行業話語權之外,還在柔性OLED領域具備了多項領先技術,其中柔性OLED的Mura補償技術2018年就實現設備的批量化銷售,填補了國產設備的空白。對于集成電路業務的開拓方向,陳文源規劃得很清晰,只要有益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華興源創知難也要上。一如公司的名稱“華興源創”,寓意科技創新、振興中華。
和陳文源想法一樣,上海博康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傅志偉也投身到了集成電路領域。他帶領團隊用了12年時間打造出了國內唯一一家中高端光刻膠材料研發和規模化生產企業,是世界上最快的雙臺面激光直寫光刻機的發明者與制造商。他們突破國外企業的重重封鎖與壟斷,用逾百項技術專利正在改寫著全球光刻產業的格局。
江蘇中科君達物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劉健和他的同伴們則于2006年涉足了家電測控行業。他們潛心研發了無線動態測試分析系統,無論是技術的先進性還是操作的便捷性都超出了當時處于壟斷地位的外企。他們掀起了家電測試行業的兩次革命:第一次是改造傳統行業的檢測技術;第二次是把智能化測試儀器和神經元網絡以及模型軟件技術投入到傳統測試領域。兩次革命突破了行業的技術瓶頸,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胸中激蕩著一股熱情,就想為行業做點事情!”陳文源、傅志偉、劉健他們是創始人、企業家,他們也是業內專家。他們豪情萬丈,讓技術不囿于象牙塔;他們專注創新,視研發為企業生命;他們不為眼前利益所左右,能夠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提到旅游行業的途牛網,用“天下誰人不識君”來形容也不為過。2006年,于敦德在南京創立了途牛網,他們將國內旅行社的旅游線路集中在一起,分類管理,游客在線訪問、在線咨詢,最后在途牛網完成預訂。這一“讓旅游更簡單”的創新模式改變了傳統旅游行業的運營手法,把最大利潤讓利給了游客。到了2014年“要旅游,找途牛”的口號開始唱響世界,途牛網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美股市場上第一家專注于在線休閑旅游的中國公司。
而今,途牛網從最初的8名員工發展到了上萬人。在新來的90后員工眼里,他們的“老于”是個奇異的人,他經常說出令人難忘的話語,比如:“做行業領導者不容易,既要沖鋒,又要自宮”“虧錢有兩種:一種因為短期投入虧錢,健康;另一種因為長期投入虧錢,不健康”“創業就像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乍一聽,有些無厘頭,仔細一想卻回味無窮。在老于的領導之下,這只“途牛”奔跑起來,姿勢矯健。
張暉也是互聯網行業的老兵了,他的夢想是通過運滿滿來重新梳理傳統貨運業。運滿滿定位是“國內首家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手機APP智能配貨平臺”。張暉的夢想是創造一個“無車·無人·無處不在”的世界。所謂無車,即無車承運人,運滿滿早在2016年就成為國家首批無車承運試點調研企業;無人,即無人駕駛,運滿滿會大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及智能終端在物流卡車領域的應用;無處不在,即運滿滿將覆蓋全產業鏈和司機從業者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沒有運滿滿之前,車貨匹配發展到PC時代,大家從電腦上發貨,但是司機其實很難通過電腦找貨,大部分還是要前往物流園的信息大廳、小黑板、中介公司去找貨源。有了運滿滿,車輛、貨物的信息在手機端就可查找。運滿滿開始只是撮合交易,做信息平臺,后來推出了類支付寶產品滿運寶之后,運費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結算,使得交易安全更有保障。
現在,運滿滿已經從單純的一個平臺發展成一個生態。“無處不在”戰略使得運滿滿,圍繞司機驛站、信用體系以及保險創新、新一代智能網聯卡車等多個維度,將業務滲透到整個產業鏈條中。
張暉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正是張暉和于敦德這樣大膽創新、勇于突破的企業家們一起努力,互聯網技術才得以加速向傳統行業滲透,讓傳統行業也享受到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
9月4日,在杭州舉辦的“2019中國清潔能源成就報告發布會暨輝煌70年清潔能源創新發展頒獎盛典”上,協鑫集團收獲兩項重磅榮譽:董事長朱共山被授予“中國清潔能源杰出貢獻人物”,協鑫集團被評為“中國清潔能源最具卓越貢獻企業”。
獲此殊榮,作為朱共山的兒子、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朱鈺峰在為父親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企業發展綠色產業信心。29年來,協鑫集團從開全國最大的民營電力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之先河,到引領中國光伏行業站上世界舞臺跨越式發展,率先在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再到沿著“一帶一路”播撒新能源、清潔能源的種子。父與子兩代人始終以主業立身,以創新興企,把綠色能源帶進生活。朱鈺峰曾說,協鑫從事的事業不像互聯網那么被人津津樂道,但卻是信息化生活的基礎。
萬幫集團總裁邵丹薇也在5年前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領域,她創立的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打造出了全國充電量最大的新能源車充電設施運營企業——星星充電。預計到今年年底,星星充電會達到20萬個充電樁。星星充電的研發目標是讓充電更快更智能。這里的更快不僅僅是讓充電過程更快,還包括充電后的無感支付、機器自主充電等技術。智能化上,星星充電的目標是依托充電樁等智能硬件構成的工業互聯網,并在此基礎上再托起能源互聯網和物聯網,實現三網合一。
無論是朱鈺峰的傳承與堅守,還是邵丹薇的開拓與創新,新生代的企業家們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思慮更多,行動也更果敢。他們在各自領域拼搏奮斗,為促進能源結構轉型,促進多能互補、融合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華。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隨著5G時代的開啟,更為壯闊的風光逐漸鋪陳在新時代企業家面前,那些有情懷、精技術、懂市場的青年們會在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壤上收獲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