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要:水質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明確水體中的污染物種類及濃度和變化趨勢,也可以將其理解為評價水質狀況的持續性過程。為了盡可能提升評價質量,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必須得到較好控制,由此可見,本文研究具備較高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水質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因素
自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類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發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生產與生活過程中,水資源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但是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大量的水資源遭受污染,進而對人類生存造成了較大的威脅。
1影響水質檢測質量的因素
1.1水質檢測方法
對于不同的水質,需選擇不同的水質檢測方法,如水質檢測方法選擇不當,水質檢測結果往往會最終受到直接影響。以地面水質為例,水體的流向、流速、水位、水量等情況必須得到明確,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城市給排水情況、工業布局、排污情況等也需要得到重視,由此才能夠針對性進行水質采集。
1.2水質來源
如出現工作人員混淆水質來源情況,水質檢測的質量往往會受到較為嚴重影響,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也無從提起。如某個地區的水質受到污染,大體存在城市污水與工業廢水兩種污染源,而圍繞這類廢水開展的水質檢測便需要合理選擇采樣地點,如工業廢水可在廢水排放口設置采樣點、城市污水可在總排污口設置采樣點,而城市生活水質檢測則需要在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進出口設置采樣點,如采樣點設置不當,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同樣會受到較為深遠影響。
2檢測化驗誤差分析
在廢水水質檢測化驗誤差分析的時候,主要是從直接和間接測量誤差、單項測量值誤差、多次測量誤差等方面,下面就針對這幾點內容展開了分析和闡述。
2.1直接和間接測量誤差
通常情況下,可以將廢水水質檢測化驗數據化分成直接、間接等測量數據,并且從測量儀器中就可以直接看出測量數據屬于直接。但是,間接數據的得出,是需要將直接數據帶入到公式中,并且通過相應的計算公式,才能得出最終的結果。
2.2單項測量值誤差
其實,廢水水質檢測化驗誤差的產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檢測化驗項目無法正常的展開。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測量誤差進行處理,若是誤差相對較小的話,那么數據計算的時候,可以充分的結合儀器上所注明的誤差范圍來進行。
2.3多次測量誤差
通過利用多次試驗測量,可以對測量值的誤差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主要是可以將測量值更加接近于實際測量值。例如:在某水質中濁度進行測量的時候,測量數值為9次,并且結合計算過程中這9次所測量數據展開計算,可以有效測定水質濁度的實際測量數據。其實,通過多次測量誤差,不僅利用平均值結合誤差值來描述試驗,而且還能夠評價接下來的各種測量。
3提高水質檢測質量的策略
3.1提高水質檢測準確性策略
水質檢測是一個綜合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技術,對水質樣品中污染物的濃度、成分以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與判定,進而了解水質狀況,因此確保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要想提升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就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加強對檢測過程的管理,二是要選擇合理的水質檢測點。
(1)水質檢測過程:水質檢測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檢測過程中應想盡辦法力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這就要求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除了使用常規的檢測方法外,還可以積極采用更為先進與科學的檢測方法,以此提升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其次,還應做好對檢測過程、檢測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對于專業的儀器設備,一定要做好勤檢查、勤保養、勤維護;同時,鑒于環境也會影響水質的檢測結果,在檢測過程中還需加強對檢測環境的管理,確保環境條件符合水質檢測與儀器使用的標準,以此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水質檢測點選擇:檢測點是影響水質檢測準確性的一大重要因素,只有找到合理的水質檢測點,才能確保水質檢測的質量。在進行水質檢測點的選擇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慎重選擇,包括地質條件、水質的化學特征、水源開采情況、污染物的擴散形式以及分布情況等。具體如:對于居民居住較為集中且兌入污染物較容易滲透的地區應當于水流的垂直方向上設置水質檢測點,這樣不僅能將水質檢測帶給居民的影響降到最小也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擴散范圍;而在污染物透度較小的滲坑及蓄水層區域,應當將水質檢測點設置在距離滲井、滲坑區域較近的地方,有效減少污染。
3.2化驗數據處理
在進行化驗數據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數據要真實、完整、準確、可靠,經得起推敲。第二,應對原始數據作好記錄,以備查閱。第三,在數據分析處理過程中,應采用一人處理,另一人復核的審核制度。第四,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數據修約,在計算過程中,可以多保留一位有效數字,最終結果保留的有效數字可以比標準的數值多一位。
3.3水體采樣點的穩定布設
水體采樣點布設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水質檢測的穩定性,因此采樣點的穩定布設必須得到重點關注。以河流水質檢測為例,需結合河流的深度與寬度合理確定采樣點,一般來說一條垂線適合水面寬在50m以下河流,兩條垂線(左、右)適合水面寬在50~100m區間的河流,三條垂線(左、中、右)適用于100~1000m寬的河流,五條等距離垂線則適合服務于1500m以上寬度的河流;而在采樣點的深度選擇中,水的深度與溫度以及微生物、藻類、溶解氧的分布必須得到重視,一般在垂線上分別進行表層、中層及深層水樣的采集便能夠滿足水質檢測的穩定性控制需要。
3.4制定水質檢測方法
當檢測標本完善之后,可以進入實質性的檢測步驟,而這一步驟也是保證水質檢測正確率的重要環節。而水質檢測方案的制定直接影響著檢測結果,從目前的情況上分析,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下,檢測儀器的設計也越來越緊密,對于部分參數的精確性也越來越高,并且檢測儀器的種類也比較多。
4結束語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同時也是促進社會生產進步的重要資源,在水質檢測過程中,隨著檢測儀器的緊密性、多樣性、科學性程度越來越高,對于檢測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具體的檢測過程中,還需要定期對水質檢測工作人員的素質進行提高,這樣水質檢測才能在捍衛人類飲水安全過程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妮,張帆遠航.如何提高污水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及穩定性[J].建材與裝飾,2018(42):153-154.
[2]張美琴.廢水水質檢測誤差分析及數據處理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8):137.
(作者單位:天津市排水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