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
摘 要: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財務共享模式已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大型集團企業將原有的會計核算職能和財務管理職能進行分離,促使企業財務管理重心發生了質的轉向。從原有的瑣碎的業務處理中剝離出來,重新尋找定位,充分發揮企業管理會計職能,本文就固有傳統模式下的漏洞以及缺失點提出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發揮管理會計職能的決策以應對當下企業財務轉型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財務共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在“互聯網+”和“共享”的潮流下,企業對財務的管控提出了更高標準與要求,并不斷摸索新模式,財務共享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優化公司內部結構,梳理業務標準與要求,整合業務流程,用制度化的方式提高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管理效率,從而有效提高管理會計職能效果的發揮。
一、傳統模式下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企業財務更著重于將核算與管理融為一體,傳統模式下的財務人員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核算、對賬、結賬、預算、分析、報表等事務,其中核算、對賬、結賬等工作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難以實現高效,從而弱化了財務管理的相關職能,如預算、分析等工作。財務部門對于企業來講,存在感薄弱又不可缺失,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種種都離不開財務,導致財務人員大部分精力需要應對許多非財務的事項。傳統財務固有的工作模式就是通過各部門提供相關的數據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核算、分配、分攤至相應的產品中,通過匯總,數據再加工等方式最后以數據的方式呈現企業每期的“答卷”,該種方式不僅導致效率低下,同時也存在信息的延遲性,無法滿足現代化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對信息的及時需求,并且也凸顯出企業各信息系統由于獨立存在而形成“信息孤島”,從而不利于企業整體信息價值的體現。
在傳統模式下的企業會計管理中,不得不使用崗位重復但是又不可缺少的重疊設置部門,這也代表著人工成本的浪費;由于企業不斷發展的趨勢以及復雜的內部管理需求,導致對不同的新業務也需要不斷更新財務核算和管理模式,變化的工作流程,不規范的工作制度都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對于剛畢業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由于經驗不足短時間內無法適應這些變化,對集團公司來講,看似不影響日常運營,但長此以往,不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會對企業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財務共享模式的具體定位
財務共享模式是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以跨越“空間”的方式將集團企業內各部門、分子公司、二級單位等多區域原有“碎片化”的財務核算業務,進行剝離、分析、加工、處理,達到獲取有效信息以及共享有益數據的目的。從而將財務核算業務時效化和準確化。
財務共享模式是基于財務流程的梳理和再造,權限的再分配等實現財務會計的質變。利用財務監督與財務核算側面實現對企業新型業務發展的助力,提高核算效率與容錯率,從根本上,將財務會計核算職能與管理職能分離開來,促進企業管理會計職能發揮,逐步推進財務轉型,實現標準和統一的核算流程,使得一人可以核算多家企業共性的、重復的、標準化的業務,從而實現財務核算的高效。
我們實現財務共享的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企業業務發展,橫向促進財務業務與企日常運營的整合發展,而財務部門職能的轉變必然會導致多個崗位和已經適應固有崗位的部分人員的調整,人員才是實現方案改革的基礎條件,所以也要要求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給予意見,成為業務的合作伙伴,溝通與研究如何創造最有利的經營手段,延伸財務分析的深度和廣度,實現成本控制,成員規范高效且有效的運營,達到企業財務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從而讓財務管理人員從瑣碎繁雜的、重復性強的、耗時耗力的核算中解放出來,通過專業化分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財務管理者將更多的精力運用在財務管理的工作上。
三、財務共享模式下管理會計職能的革新
財務共享中心的職責是承擔會計職能中所有會計核算業務,通過規范前端業務的高效完成,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企業財務核算的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從而實現財務共享為財務管理帶來的轉型,保障企業整體業務的規范與高效。
傳統的財務會計核算的主要方式是面向已發生的各項業務進行核算、清算以及后續的結算,即便出現問題,也是要在清算后才能發現,并研究相對應的解決辦法。這意味著我們缺少對事件將要發生的預判,缺少主動補漏洞的機會,沒有辦法事先阻止事情的發生,或者事件發生過程中可以彌補的機會。而財務共享后,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數據全部集中到一起,真正的實現了大數據,依托財務大數據,企業財務人員可以通過加強對財務數據的分析以及計算得到將會發生的結論,從而有了對事件的預估,減少類似問題出現,強化了對財務的全方位管理;還能對大數據進行挖掘,提煉價值數據,開展會計分析,為管理者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決策信息財務共享后,企業財務部門職能會有很大的變化,跟曾經固有的傳統財務模式有很大的區別,信息時效性以及準確定更強、數據的流通效率進一步提高。
財務共享使得整個財務核算的“透明化”。通過相關流程的有效整合后,所有成員單位采用統一的、標準的工作流程和規章制度,把制度政策配套起來切入到系統中去,規范服務單位各項經濟業務往來,保證前端各項業務的開展能夠合規進行,在規范流程進行操作的同時,能夠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的需要進行動態調整,并通過強化財務內部稽核機制,加強對風險的研究預判,適當提出防范和控制的有效解決辦法,突出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定期向公司匯報評估情況,摒棄傳統觀念,做到真正的脫胎換骨,利用財務共享為公司整體發展做出財務應有的貢獻。同理,通過財務共享的業務能夠做到操作有據可查,業務公開透明,有效增強了制度保障,完善了信息公開制度,強化了對公司業務和財務活動的監督。通過建立合法合規的業務核算流程,規范支付等,促進經營管理活動規范有序開展,保證了結果可考,規范了財務報告行為,確保經營結果數據全面、客觀、準確,能夠真實反映經營管理活動情況,為成本管控、資金使用和業務分析提供可靠依據,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有效支撐。同時控制企業消耗也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點,通過以往的財務分析以及財務數據的處理對公司的整體發展進行前瞻性的預估和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降本計劃,使得企業實現真正降本和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是一項涉獵面廣、制約性強的綜合性管理工程,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生產、經營、人員等方面為輔助,形成一股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管理鎖鏈”。一旦沒有了制度約束,企業將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建立以財務共享模式為中心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方能將利益長遠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在經濟的新常態發展的大趨勢下,財務共享無疑成為促進管理會計職能發揮的一項重要舉措,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資源共享作用,以系統效率最大化、兼顧相關方利益為方向,動態調控和優化配置各類要素資源,實現“財盡其利、人盡其用、物暢其流”。無論是企業經營亦或產業發展,企業價值無疑需要財務人員更多的發揮與參與,其中最核心的衡量標準,如何努力實現企業最大價值化,財務共享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參考文獻:
[1]張蕾,馬向梅.現代企業管理活動中財務分析基礎研究[J].財會 通訊,2014(23).
[2] 王衛星.基于多學科視角的企業財務管理拓展與創新探討[J].
[3]陳虎,孫彥叢.管理會計信息化——財務信息化 發展的必然趨勢[J].財務與會計,2015(7).
[4]胡仁昱,孔令曼.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理論與框架 [J].財務與會計,2016(5).
[5]熊磊.財務共享服務下管理會計信息化有效實 施策略[J].會計之友,2015(8).
[6]張繼德,劉向蕓.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存在 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之友,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