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業 姚紅媛
摘要:本文通過數據和相關資料的調查、研究、整理和探討。跟隨城市的進步,經濟產業的構建調節,有必要保留并改造有的舊的工廠和廠房,不能毫無保留地拆除和放棄舊的工業遺址。要充分地認識到廢棄的工業廠房及區域可以作為城市的一種獨特性的形象標志,需要通過實際改造,逐步地實現城市生態化地可持續發展,為城市帶來一定的影響。利用工業遺址表現出這個城市的回憶和個性的歷史、使用當今的科技理念,利用智能化大數據的分析,結合城區的統籌發展計劃,促進城市中環境、歷史等方面的均衡未來,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工業遺留;保護;再重建
從另一方面來看,舊工業遺址的表現,是一個城市從過去到現在的表現,是中國歷史見證的縮影。隨著現代工業迅猛進步,讓過去老的產業面對著改變、調整結構的問題,許多工業企業搬遷和改制后,有很多留下來的老的工業廠房、閑置的工業建筑,這是一個城市進步迫切要改變的歷史。愛好自然,保護土地,在當下這個綠色大環境里,怎樣實現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符合,要在老的留下來的工業廠房中如何發展現代的帶著潮流的文化創意園,可以最好的利用留下來的老的廢棄或被遺棄的工業廠房,更好的利用少花錢,提高經濟效益,是工業遺址再利用的一個新課題。
1國內外對工業遺址的保護現狀
我國的工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工業遺址的研究改造相對滯后,目前我國的工業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還處于研究和學習階段。西方國家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可行的制度,對工業遺址的保護和再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德國魯爾區作為工業遺址旅游的典范,其開發模式主要有三種:博物館模式、主題工業模式、購物文化園模式等,建立和完善了保護和再利用工業遺址的相關制度。我國近年來,學習了國外的先進經驗,也制定了相關法律、規章制度等,確立并逐步完善相關體系,但是需要國家進一步對于工業遺址進行整體規劃、資金的投入、統籌安排。現階段我國對工業遺址的改造和保護系統的研究還有待加強。對于我們在我們中應該有了很好的想法和探究案例的結果,我們再去根據我們中國的改變工業遺址案例,加強對工業遺址的可行性研究,從問題中找出一個更好的方案,加快制定我們國家對工業遺址的一些保護和一些再利用的規劃,找出保護和利用工業遺跡廠房在現在社會中應該如何改變。
2工業遺址的保護和社會意義
沈陽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工業遺址就是城市的歷史見證和人們對城市的回憶,每個城市中的工業遺址都有會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影響,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在我們國家過去的重工業對我們國家有著很大的影響。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沈陽流行一句“四大金剛”的順口溜:一松陵,二黎明,三車輛,四重型,這些都變成了我們或者長輩們的回憶。如果對這些衰廢棄的工業建筑和破廠房實行一些有目的性的改變和改造,就是保存這個城市的特色,保留它的舊建筑的公共識別性、認同感和歷史見證,具有特別的的意義。
工業遺址問題中的保護改變和再利用是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見證和歷史見證,對人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性。
3工業遺址保護的價值
3.1歷史價值
工遺址是我們人們對工業發展的一個最棒的見證,工業遺址見證了很多歷史和回憶,每一座城市的變化和發展,形成了城市的進步、一座城市的發展進程、不同的各種各樣的工業樣子等,工業遺址是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承載與啟示,如:當時沈陽的機車車輛廠,它對我們歷史中人們工業活動和文化的歷史,它距今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從1928年建廠,經歷了1931年的“九一八”停產,直到現在,工廠雖然搬遷了,但家屬區還在,工廠多年的歷史痕跡仍然存在,工業遺址承載了我們人們對工業年代的回憶,在工業遺址上我們可以對這座城市了解很多,歷史的變遷,歷史的進步,歷史文化的起源,工業遺址是我們城市進步見證者。
3.2藝術價值
工業遺址具有很多很多的藝術價值,它有很獨特的美感,在別的地方或者別的領域是都不會看到的。工業遺址里曾經包含了數量眾多的人群和鋼鐵的大型機器、人和自然資源人與巨大的鋼鐵機械打交道,長年累月留下來的環境,造就了非常獨特得一種工業美學,極具表現力。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完美、爽快、放縱的感覺。這些東西雖然都沒有那么精致巧奪天工,只要是當他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時,就會具有非常高審美價值,展現了藝術的差異性、獨特性。在我們對工業遺址的改變與利用想法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它的真實價值和藝術價值,對我們現代城市的建設中有沒有真正的作用。
3.3文化、經濟、環境的價值
沈陽老舊工業遺址,在轉型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也可以說是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產,極具表現力。工業遺址不會像文學那樣巧奪天工精致,但當它出現在人們眼前時,同樣看到它具有深沉的文化價值。工業遺址這種具有差別性、特別性的文化呈現,成了識別沈陽或者說東北城市具有的工業文化的特色、集工業歷史和旅游區公園等功能,非常好的表現出來了當時中國鐵軌鐵路的發展和工業變革留下的一些痕跡。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形式的保留,繼而產生了其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現今在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下,綠色生態和歷史文物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重視對工業遺址及周邊進行環境培育,保護獨具工業文化特色的工業遺址,對歷史文化、金融、處境的很多影響對我們都非常重要。
結束語:
通過對工業遺址的改造與利用,保護原有工業文化的底蘊,把工業遺址破舊的廠房拿出來當做我們的主要設計源,要盡量保留住當時過去的一些歷遺跡大型機器史,我們現在在這個現代的社會中我們也要記得以前的一些歷史,要把他發揚光大。現在搶救過去著名的舊工業遺址,振興東北地區的經濟,也是恢復發揚進步的文化精神,在這個時期,我們要把這些工業遺址的重點,進行承傳保護,讓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深化每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表現。
參考文獻:
[1]? 聶興洲.工業遺產不能忘卻的城市記憶[J].廣西城鎮建設,2009,2:57-58
[2]? 左琰.德國柏林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與再生[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75-79
[3]? 廖九陽,耿雪.東北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在轉型中留下輝煌的記憶[J].中國政協,2016(14):38~39.
[4]? 楊震宇.工業遺址改造中的景觀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5.
[5]? 范松華.論裝飾設計藝術的色彩語言[J].學科視野.
[6]? 米煜婷、范曉君 《沈陽工業遺產再利用的模式路徑依賴于突破》? 沈陽師范大學 2015.04
作者簡介:李隆業(1998—),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環境設計。
姚紅媛,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現任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環境設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學。
(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