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摘要:目的:探討心內科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應用協同護理模式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內科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之上應用協同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應用協同護理模式,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內科護理的過程中應用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臨床中應推廣使用。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滿意度,協同護理模式,應用效果
心內科患者所包含的疾病種類較為復雜,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多種病癥都屬于心內科患者。而導致患者出現心內科相關疾病的因素也較多,例如患者的情緒、天氣情況、進食情況、飲食習慣等等都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理科相關癥狀[1]。因此我們針對心內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采用綜合性的全方位護理措施,為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協同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外科以及兒科等相關科室的應用為我們心內科的應用提供了應用基礎,同時在這些科室的應用也取得了有效的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內科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現將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會批準,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內科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60名患者中年齡最小為16歲,年齡最大為68歲,平均年齡為(41.2±11.2)歲,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屬于心內科患者,告知患者本研究的相關詳細內容,所選取的60例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病情各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組間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具體的護理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生活指導,在護理的過程中密切觀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但是護理時不做任何特殊要求和相關護理培訓。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之上應用協同護理模式,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制定協同合作的計劃和制度
首先以患者為中心構建協同合作護理的計劃和制度,協同合作的對象主要包括護理人員醫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在協同合作的計劃中,或是在協同護理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然后充分的組織醫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積極的參與護理工作。
1.2.2開展醫護協同教育
通過有效的心理指導和宣教引導患者對醫護人員均有更高的信任度,除了護理人員正常對患者進行內科相關疾病宣教以外,醫生在查房的過程中也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教育,使患者對相關疾病有充分的認識,體驗到醫護人員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從而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1.2.3開展家屬協同教育
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緊密接觸的對象就是患者家屬,在護理時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協同教育,是患者家屬在護理的過程中應用更專業的護理方法,嚴格遵照醫囑進行護理,給患者更多的親情關愛和鼓勵,幫助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擁有更加規律的康復生活,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護理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
1.3觀察指標
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針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患者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A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材料%表示,x2檢驗,以P<0.05作為組件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如下表1所示:
3討論
協同護理模式是一種開放性的護理模式,利用協同護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對患者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的協同護理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管理,使醫護人員及相關健康專家和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良好的互動和合作,進一步增強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自我護理能力,在心理飲食以及專業護理方面的護理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3]。心內科患者大多伴有病程較長心理功能障礙較重等相關特點,因此患者在長期的疾病折磨和治療過程中,其心理情緒和身體素質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治療康復過程中的心理壓力較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效果。在心內科應用協同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充分協調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對于患者康復過程中的護理幫助,從而有效的激發出患者在自我康復過程中的護理主動性,并且在護理時是所有的協同護理人員都能夠充分的關愛患者,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從而積極的參與到康復治療過程中,為心內科患者構建更加和諧美好完善的康復環境,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可以取得更有效的護理成果[4]。此外協同護理模式已激發患者的主動性為主要動機,可以通過健康宣教增強患者對相關疾病的認知水平,從而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情況下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參與治療,增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依從性,從而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以60例心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常規護理加協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最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加協同護理模式,使得心內科患者擁有更高的護理滿意度,有效提高了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治療效果,因此將協同護理模式應用到心內科臨床護理的過程中,能夠擁有更有效的治療護理成果,促進心內科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仇建華.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作用[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9):21-22.
[2]王楠,馮靜,楊偉英.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9):66-67.
[3]鄧敏,嚴義紅.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3):153-154.
[4]代小紅,熊茂瓊.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當中的應用體會[J]. 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