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得卓瑪
摘要: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受益終身,但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不能形成。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經驗幾乎為零,他們沒有那么好的自制力,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有可能會養成比較差的習慣,小學教師要重點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行為習慣
一、為學生樹立榜樣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都很喜歡模仿、從眾。小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性,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樹立榜樣。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在他們心中形象都是高大的,他們都非常尊重與敬愛教師,有的學生還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模仿教師的氣質,提升個人素質,因而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用自身優良的品格,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小學生,讓他們學習教師的優良品德。教師還可以開展相關家長會,向家長了解清楚學生在家中的行為,而且必須進行和諧有效的交流,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尊重,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情況了解得更清楚,讓家長協助教師開展教育工作,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榜樣。最后,教師還應該采取表揚制度,采用物質獎勵,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讓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
二、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當小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也就擁有了理想的分數,然而要想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
第一,讓他們擁有預習和復習的習慣,預習可以讓學生更熟悉教學內容,從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所講的知識,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小學生還沒有多少學習經驗,他們在最開始進行預習和復習的時候會覺得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指導,讓他們更好地完成預習和復習工作。
第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時刻提醒學生上課必須認真聽講,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心理特點,沒有那么強的自控力,不太會規范自身上課行為,對于自己的學習行為,他們不太能夠控制,上課的時候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所以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針對性教學,并且在教學課堂上,需要時刻提醒他們,時刻將他們的行為加以規范。還需要讓小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讓他們采用正確的握筆姿勢,以及坐姿,如果寫字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導致學生近視,所以要他們認真書寫、書面整潔、字跡規范。讓小學生規范自身生活中的所有小行為,從而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創建良好班風
對于小學生而言,必須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創建良好的班風,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良好班風的建設工作,學生處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就會受著良好的熏陶,讓他們學會艱苦奮斗。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無形之中受到良好的感染,培養他們高尚的品格。教會他們團結互助,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實現集體進步,打造出優秀的班集體。
四、加強訓練
采用說教方式,大多數小學生都不太愿意接受,他們覺得這種方式太過枯燥,導致上課效率低下。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還要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實踐,多方位開展養成教育工作。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活動,讓他們從這些活動中懂得,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千萬不能夠淺嘗輒止,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從而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以后的生活與學習。
五、滲透重大節日教育
在進行小學德育工作時,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滲透重大節日教育。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和民族精神都被蘊含在重大節日中,可以用來作為很好的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教師可以充分抓住這一點,進行節日滲透教育,讓學生樹立集體主義榮辱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隋懷。
比如,在清明節時可以開展開展相關清明節的活動,讓學生為先烈掃墓,讓他們在實際活動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感受他們的偉大,對他們產生崇敬之情,讓他們學習革命先烈的優良品質,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幸福家園,都是由革命先烈的生命與鮮血換來的,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愛現在的生活,努力奮斗,好好學習,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崇高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奮斗。教師采取節日滲透教育這種方法,不僅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多元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還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感受了革命先輩崇高的精神與良好的品格,陶冶了自身隋操,讓學生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激發出自身的愛國情懷。這種愛國情懷會貫穿學生的一生,讓學生在面對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時,能夠披荊斬棘,不怕艱難,當他們在做所有的事情時,都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從而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無形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并且這種教育是長期的,革命先烈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對學生的一生都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學生一直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結語
小學教師必須在德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這有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首先,教師自己就要作為學生的榜樣,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從而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創建良好的班風,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他們在無形之中受到良好班風的熏陶,從而形成高尚的品格;全方位開展監督工作,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管理與規范,讓學生學會自檢、學會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