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平
【摘 要】林業的發展關乎國家生態建設的平穩健康發展,林業育苗是一個重要環節。苗木的質量對林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培育優良苗種,是林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和根本保證。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國林業育苗技術以及苗期管理現狀以及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和苗期管理的具體措施兩方面的內容,具體從研究力度、技術設備使用以及苗期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實施措施。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苗期管理;措施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不發展,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強調在進行城市建設過程中,也應積極推進生態建設,并加強城市綠化發展步伐,達到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在精神方面更高品質的需求。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質量,可以增加苗木種類和苗木供應量,不論是對植樹造林還是城市綠化建設,都具有積極意義。目前,我國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林業工作的開展,嚴重阻礙了生態建設發展步伐。
一、我國林業育苗技術以及苗期管理現狀
(一)林業育苗技術現狀
我國林業育苗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育苗理念比較落后。林業育苗技術因受到傳統技術觀念的影響,一直無法得到改進和突破。林業工作人員沒有領先的管理理念,對運用新技術進行育苗的做法,沒有積極性;工作方面出現問題不會進行有效反思和改進;找不到關鍵技術問題,也就無法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更有效的育苗技術,使得育苗工作無法與先進技術有效結合,科技技術利用率很低。另外,林業技術人員也無法從過去傳統理念中及時跳出來,思維被桎梏在過去的模式中,無法及時做到更新已有知識、學習新技術;對育苗工作進行現代化培育沒有深刻認識,所有這些阻礙了我國整體林業工作的順利進行,不利于我國林業工程建設。其次,沒有完善的育苗工作機制,現有機制達不到對林業育苗進行系統培育和操作。不管是方案育苗方案設計還是育苗具體工作的實施,都存在很多問題,使得林業的基礎價值和功能無法及時發揮,無法確保技術在后期工作中的及時應用。監管工作也沒有得到全面實施。在進行育苗工作時,幼苗生長習性以及周期的把握,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監督和記錄,但是由于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往往出現疏忽監督和記錄工作,無法實現育苗工作的系統監督和管理。最后,一部分林業部門負責人對于引進先進育苗設備以及育苗技術,抱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甚至直接忽視,造成林業育苗技術得不到長足發展。相較于國外,我國林業育苗技術處于一種滯后狀態;對先進設備以及技術的忽視,也會造成管理上的問題。
(二)苗期管理問題
在苗期管理方面,缺乏高效全面的管理方案是最主要也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有效的苗期管理方案必須包括:首先,綜合分析苗木的生產元素,比如溫度、濕度、土壤、水分、光照以及所需擴物質元素等,針對各個方面制定出詳細的管理措施。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林場只針對少部分生產因素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沒有全面考慮其他生產因素,因此,在考慮管理措施的全面性方面,我國林業工作人員還有待提高;另外,在苗期管理中加強預防病蟲害防治工作。目前我國林業人員對于林木栽植的成活率以及林木覆蓋范圍的關注度比較高,忽視了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這也是林場中苗木受到病蟲害影響主要原因之一。這一問題導致了苗木成活率降低,同時,也使得苗木數量無法滿足造林栽植的需求,影響生態環境建設。另外,苗期管理缺少與現代化管理技術的應用的結合,導致苗期管理缺乏實效性,既沒有相應的先進的管理技術,又缺乏及時的人員監督,導致苗期管理中出現問題后無法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也就無法實現培育優良苗木的效果。
二、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和苗期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增加對育苗技術新科技新工藝的研究力度
在研究新技術的基礎上,需要對過去常用的容器育苗法做個深入了解。長期以來我國一直使用容器育苗方法進行苗木培育,這種方法主要是在培養苗木的平衡根系,根愈傷組織的形成使用過空氣切根得到的,以此增加幼苗的防控病蟲害侵害的能力。這種方式長期以來為林業發展提供基本的苗木供應,效果明顯。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弊端,會出現根系環境不穩的情況,造成劣根系和不完整根系,不利于幼苗培育。因此,在林業育苗方法上,還應加大研究力度,積極探索出適合不同地區土壤條件的苗木培育方法。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往比較落后的培育容器已經被淘汰,被透水性以及透氣性較強的先進培育容器所代替。這種容器采用合成材料制作,主要構成成分是可溶解的塑料,因此,容器容易分解和穿透,可以將緩釋全肥壓縮,在由容器底部置入內部,極大簡化了育苗工作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政府以及林業部門加大對林業育苗技術的研究力度,促成林場與各林業大學的合作,強強聯手,集體研究更具科技含量、為林業育苗工作提供更大幫助的育苗方法。
(二)運用先進的育苗設備,同時完善苗木質量評價標準
傳統容器育苗存在弊端,已漸漸被淘汰,開始采用更為前沿的育苗設備和技術。如今,無紡布育苗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最先進的育苗生產技術。無紡布育苗技術最突出的特點是使用了輕基質和無紡布材料。用無紡布材料制作透底容器,利用機器完成焊接布縫、裝填基質以及切斷成型等工作,實現扦插、下種過程,完成培育。這種輕型基質,不但有利于上山造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苗木培育中培養粗壯根系,提升苗木成活率。以往林業工作人員依照幼苗大小、根的粗細程度以及根系狀況來評價苗木質量,但是這種標準無法真正反映苗木的質量,有的苗木雖然符合這幾方面標準,有可能已經出現了老化現象。因此,完善和建立相對統一的苗木質量評價標準,可以有效反映育苗理念,是提升育苗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于苗木質量評價標準的建立,需要以國家育苗理念為依據,并對無法從外形上判斷苗木質量的評判標準進行改進。比如,已經準備要實施扦插的扦插苗,是否具備空氣切根后得到的愈傷組織、根系是否平衡、苗木是否經過了充分的幼化處理等。將這些改進后的評價標準與傳統的比較實用的評價標準相互配合,實現對苗木質量評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也就比較容易了。
(三)創新育苗管理機制,加強苗期管理
運用先進的育苗技術,使得苗木的存活率有效提高,但是如果忽視苗期管理,苗木的正常生長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育苗技術充分運用的前提下,首先應該創新育苗管理機制,加強苗期管理。根據苗木生長因素,制定相關管理和監督制度,分階段對苗木的生產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包括出芽情況、土壤濕度、根系狀態等。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規定,規范操作行為,細心耐心進行培育記錄,使苗期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并產生效應。同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為育苗工作以及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比如,做好種子儲存以及種子處理工作,對土壤進行合理消毒,保證苗床質量等;為確保林苗水分充分,在苗期管理使應定期對苗床進行澆水;其次,在林苗出芽后,長到一定時期,應采取相關措施,提升苗木的抵抗病蟲害侵害的能力。病蟲害防治方法并不是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的簡單綜合,需要根據病蟲害程度以及苗木生長的整體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在做了充分的利弊權衡之后,實現中防治方法相互配合,起到預防病蟲害侵害的作用。比如,蠐螬幼蟲的最佳防治期有兩個,一個是四月低五月初,另一個是七月底八月初,這兩個階段蠐螬剛剛孵化,危害輕,容易殺死,化學防治方式是利用50%辛硫磷200倍液,在苗床上用比較粗的木棍扎洞灌根,應注意的是,在扎洞時需要在不同的播幅上分別扎兩到三個,時扎洞呈現“品”字形。灌完后,用土覆蓋好,確保苗根不漏風。人工防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人力,在苗木出圃后的深秋季節進行人工挖掘撿拾;或者在第二個最佳防治期,等到雨后清晨六點至八點之間,對不耐水爬出苗床活動的蠐螬進行人工撿拾。最后,運用現代先進管理技術進行實時監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增強苗期管理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要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水平,深入了解了我國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后,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科學管理。首先,增加對育苗技術新科技新工藝的研究力度;其次,運用先進的育苗設備,同時完善苗木質量評價標準;最后,創新育苗管理機制,加強苗期管理。林業育苗技術的提高以及苗期管理質量的提升,不僅有利于我國林業以及生態環境建設,對我國城市化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林業人員應積極研究新技術和培育方法,為進一步增強我國林業的生產效益,提升植樹造林效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孟彩虹.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的幾點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9,39(04):66+68.
[2]王艷妮,李芳.關于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工作的幾點探討[J].種子科技,2018,36(11):17-18.
[3]張宇楠.關于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的幾點思考[J].種子科技,2018,36(01):23,25.
[4]沈光,李秀紅.關于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的幾點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6(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