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璐璐
【摘 要】雖然人們早已意識到了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并一直在不斷提高英語口語,但學生們還是無法用英語流利地交流。傳統英語教育法注重語法和翻譯,這導致高職學生的語言能力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旨在讓教學者理解交際法在英語口語教育中的必要性,并總結出交際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育;交際法;交際能力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交流程度不斷增加,許多人已經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然而,高職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令人堪憂。盡管他們學習了十多年英語,但是學生們依舊不愿甚至無法使用簡單的英語來表達自己。
(一)高職學生存在的英語口語問題
首先,目前的英語教學依舊以教師“教”為主,檢測學生以“考”為主。這樣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同時,在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上,學生學習到的英語是“失真的”即,“學”的英語并不能應用于日常的交流情景之中。
(二)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如果人們不愿意“開口”交談,溝通則變成一個巨大的難題。其次,流利的口語表達能引發學生興趣和學習英語的熱情。最后,大量工作崗位都要求員工熟練應用英語。許多高校畢業生在成績優異的情況下卻屢屢失去工作機會,原因在于不能流利地與外國人交流。所以為了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必須培養學生面對真正的交際情境下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文獻回顧
海姆斯(Hymes)認為,語言能力只是交際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是指他不但具備語言規則的知識,而且還懂得語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規則。語言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1965)所關心的是內在語法,是語言的“理想化”(idealization),他的“能力”與語言的實際使用無關。嚴格地講,喬姆斯基所關心的不是語言,而是比語言更為抽象的語法,至于語法中抽象規則在實際中的應用以及這些規則與語言其他方面的關系情況,喬姆斯基是不管的;他的“能力”概念是抽象的,只指知識(喬姆斯基,1965,p.3)。海姆斯認為喬姆斯基的這種觀點“有用但存在缺點”。語言學理論是交際和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們的社會中,我們不僅要知道語言的功能意義,還應注意其社會意義。
二、交際教學法
根據《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1985,p.253),交際教學法(CA),即交際語言教育方法,是指通過交流活動習得第二外語,強調的是在交際中獲得信息,在社會實踐中練習語言,通過交際能力習得目標語言。約翰遜認為“交際教學法是以培養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交際教學法就與傳統教學法有了根本的區別。
(一)交際教學法的特點
交際教學法主要特點如下:
第一個特性是在實踐中學習。這個概念是指在實際的交際行為中學習第二外語。第二,此教學法更加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交際能力及語境使用。語言學家們認為外語的學習離不開該語言的社會文化環境,其中包括本語使用者的行為規范,信仰,語言進程等等因素。最后,第二語言教學的最后一個特點是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經驗為基礎的教學觀。經驗是最好的老師。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需要等因素自由選擇語言課程。
(二)在交際教學法中學習者和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教學法中,強調的是語言交際過程,而不是語言本身的形式。因此學習者在學習過程是“參與者”(negotiator),學習的目標是最大化地參與課堂及課下活動,并與其他“參與者”(negotiators)進行有效語言交流。
交際教學法并不是弱化教師的作用,恰恰相反,給教師提出了更大地挑戰:教師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協助學生完成課堂的交際交流活動;二是同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因此,教師在交際教學法中,應該扮演“引導者”和“協助者”的角色,去幫助學生多說多練,最終達到改善口語的目標。
(三)交際教學法中的語言活動
對話是最基礎的活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會話技能,并教他們一些策略。
“信息差”(informationgap)是要求學生必須使用英語來分享信息,完成任務。這個活動可以用于各個層次的口語練習。
角色扮演在語言教學中很常見。角色扮演包含一個特定的交際任務,如談判采購,解決一個問題,預訂,獲取信息等等。角色扮演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和練習特定詞匯和語法結構。
英語,作為交流信息的工具,尤為重要,尤其是英語口語。然而,學生的交際能力在高中并不令人滿意。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傳統的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口語能力。因此,在高職英語學習過程中,建議教師采納交際教學法。交際教學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許多優點。它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然的學習第二外語的環境,這可以幫助學生擺脫啞巴英語,有信心地進行溝通。最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參與度,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技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芝英,(2006),英語交際法實施探究,《教育評論》第五期,113頁.
[2]李正栓、郝惠珍,(2009),《中國語境下的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