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旋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在醫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間診治的慢性胃潰瘍患者中選取106例作研究對象,均實行護理干預:將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者設為對照組(n=53),將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者設為研究組(n=53),就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胃潰瘍整體治療有效率是96.23%,高于對照組的83.02%(2=4.970,P=0.026)。結論:針對性護理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效果確切,可輔助治療,并予以患者良好的主觀護理體驗。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常規護理;慢性胃潰瘍
慢性胃潰瘍的產生與長期飲食不合理、久坐、缺乏運動等因素相關,治療期間還應加強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護理干預,以輔助治療。鑒于此,我院近期在慢性無潰瘍治療期間引入了針對性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開展分組對照試驗加以證明,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慢性胃潰瘍患者106例,納入時間: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1)納入標準:①進食前后、夜間有胃痛癥狀,經鋇餐檢查提示為活動期、瘢痕期、愈合期等胃潰瘍病人;②神志清醒,可正常溝通,并全程配合;③臨床數據等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身體臟器器質性病變者;②中途因不良反應等原因中止治療者。
將上述病例資料按護理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均53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男28例,女25例;年齡為25~52歲,平均年齡為(38.65±3.64)歲;病程是2~15年,平均病程是(7.65±1.26)年;研究組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男27例,女26例;年齡為26~52歲,平均年齡為(38.87±3.26)歲;病程是3~15年,平均病程是(7.97±1.05)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以及病程等資料均保持了同質性(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即遵醫囑予以奧美拉唑等藥物治療,提醒其用藥時間、用藥方式等,并嚴密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有無腫脹、滴液順暢與否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并叮囑患者合理、規律飲食,有煙酒癮者戒煙酒;
研究組: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即以上述護理操作為基礎,同時考慮患者文化程度、年齡、飲食習慣等個體差異,并結合既往臨床經驗和檢索的科學依據,制定護理方案,賦予其“針對性”優勢,具體內容如下:
(1)用藥護理。本病治療藥品的用藥方式往往要求不同,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詳細介紹正確的用藥方式、劑量、不良反應等,比如餐前或餐后服用、用藥劑量如何、可能會出現何種不良反應等,并提醒其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藥物。若患者同時伴發其他基礎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等,必須服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藥物,則選用間斷、小劑量給藥方式,并強調遵醫囑用藥重要性;
(2)生活護理。根據病人生活習慣,為其詳細分析其日常生活習慣的好處、壞處,對好習慣予以鼓勵、肯定,壞習慣則指導其改正。同時,根據少食多餐原則、個人口味,設計合理食譜,在選擇食材方面,避免辛辣刺激、質地堅硬的食物。同時,保證患者睡眠充足,適當鍛煉,強化體質;
(3)認知護理。告知患者本病發生機制、療法以及注意實行等,根據病人文化背景、年齡等情況,采取適宜方式宣教,可采取模板宣教、口頭宣教、派發小冊子、播放視頻、設立宣傳欄等方式,對不同情況患者實施不同方式的宣教,確保其全面了解慢性胃潰瘍相關知識。
(4)心理護理:本病患者治療時間長,容易復發,病人擔心本病預后,存在較大精神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悲觀等負性情緒,應主動與病人溝通,了解其情緒改變原因,并盡量幫助其解決問題,告知其治療目標、必要性等,增強其治療信心。同時,建立病友交流平臺,開展病友互助模式,緩解其精神壓力。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護理1周后,反酸、上腹脹痛、惡心等臨床癥狀變化,結合潰瘍面愈合情況,評估其整體治療效果:①胃潰瘍相關癥狀消失,潰瘍面完全愈合,視為顯效;②胃潰瘍相關癥狀明顯好轉,潰瘍面基本愈合或者明顯縮小,視為有效;③胃潰瘍相關癥狀毫無變化,潰瘍面明顯擴大。整體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之和/總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無序分類資料的樣本容量n>40,理論頻數T>5,實施2檢驗。數值變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實施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研究組患者胃潰瘍整體治療有效率是96.23%,高于對照組的83.02%(P<0.05),詳見表1.
3.討論
伴隨人們生活壓力增大,加上不健康生活習慣影響,腸胃疾病發生率大幅度升高,其中慢性胃潰瘍作為最常見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之一,是因胃部消化液侵襲了患者胃粘膜所導致,若不早期進行有效治療和干預,可能出現胃穿孔后果[1]。目前,臨床上對于本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單純藥物治療慢性胃潰瘍,僅能治標而無法治本,必須在治療期間強化護理干預,以實現標本兼治的目標[2~3]。
然而,常規護理模式存在“重治療、輕服務”、“操作機械”、“一概而論”等缺陷,未考慮病人之間差異性,影響護理質量以及患者護理體驗,有必要采取其他護理模式。當前,國內各種現代化護理模式不斷涌現,并各有其特點,針對性護理模式的特點和優勢是“針對性前強”,要求考慮病人各方面差異,從而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相應護理模式,可有效克服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的缺陷。筆者利用針對性護理這一優勢,在慢性胃潰瘍護理中應用該護理模式,主要從用藥、生活、認知、心理等方面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以輔助治療,并得到良好效果:究組患者胃潰瘍整體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彭歡[4]研究結果一致,直觀體現了針對性護理用于胃潰瘍治療中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杜春瑾,張繼霞. 基于基礎生活照料的針對性護理對慢性胃潰瘍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7,23(3):84-86.
[2] 常曉霞. 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 醫學信息,2017,30(3):218-219.
[3] 韓麗芳. 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58):147-148.
[4] 彭歡. 針對性護理提升慢性胃潰瘍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