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磊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金融經濟得到改變,而且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來促進金融經濟發展。但是,在新體系的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許多風險。本文簡要的對金融經濟會出現的風險進行分類。并且總結新時代的特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希望能夠幫助我國金融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經濟;新時期;防范措施
引言
金融活動促進著經濟的發展。而且,在各個國家中,都把金融發展作為國家的主要發展目標。因此,倘若金融面臨風險,會使國民經濟遭到沖擊。所以,如何有效的避免風險,是金融工作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劃分金融經濟風險類別
(一)宏觀風險
第一,因為利率的變化所形成的風險一般狀況下是因為宏觀環境的變化所產。宏觀環境包含國內外,政治等環境。而因為宏觀環境本身的波動不定向,所以使銀行利率難以保持穩定,從而為當事人帶來風險,產生威脅。銀行利率的升高與降低影響著金融經濟的價值。
第二,市場所帶來的風險。金融經濟發展的載體便是市場環境。倘若在整個金融市場中,市場機制不夠完善,或者市場環境遭受破壞,那么會影響金融經濟的發展。如果,某些非法分子對金融證券進行了違法行為,打破市場的平衡,那么一些金融結構也會面臨著較大的經濟的損失。
第三,因為國家政策不完善所帶來的風險。國家政策的變化,影響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倘若政策出現變動,不僅會使國內市場產生波動,而且會對國際市場構成威脅。因為政策具有不可測性,所以應該重視這類風險。
(二)金融企業的在經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
第一,信用風險。銀行在進行競爭的同時,會對一些新型的業務進行推廣,所以,在這一條件下,便會降低對用戶的信用調查,所以貸款質量也會因此而下降,因此導致無法在規定期限內償還資金的用戶增加,導致各種賬目的出現。以上種種都能夠成為信用風險。
第二,因為資產所產生的風險。安全,是銀行在經營時需要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在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行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因此需要加強對金融產品的創新。中間和外表這兩種業務的發展,成為了業務創新的重要選擇。但是,因為不好把握這種業務的自由程度,所以會使得資產風險增加。
第三,或有負債類型的風險。在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時,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會增加,所以表外業務也會增加。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降低資本壓力,但是卻會增加其負債能力。這種情況會使得金融機構更難經營。
(三)會計風險
第一,核算風險。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核算的環節相對來說較多,所以,當某個環節失控,那么便會產生核算風險。這類風險是因為工作人員沒有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業務操作,從而造成短期的風險。例如,在進行利息的提取時,沒有按照權責發生制的標準,或者是計算失誤等情況。
第二,監督風險。當金融機構降低會計的監督職能,所以導致會計監督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導致一些風險產生。另外一些企業過分依賴信貸管理,所以將經營放在存款規模上,導致會計監督工作受到忽視。而且在財務的管理上,多使用事后核算的方法,所以導致會計監督失去該有的作用,使得計劃外開支等達不到合理的監管作用,因此風險隨之而來。
第三,工作人員所導致的風險。在金融機構中,從事工作的人員在業務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素質高的人在工作中所出現的錯誤較低,而素質低的人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因此而產生潛在的風險,使得金融機構出現財產上的損失。這類風險也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四)匯率不統一風險
在國與國之間的金融交易過程中常常產生匯率風險。倘若兩國的經濟實力差距較大,那么匯率的兌換比例會產生不同的情況。因此兌換比例的不同,會導致匯率風險的出現。匯率風險不會出現在單一國家貨幣的變動中,而機率風險只存與國家內部貨幣的變動。
(五)金融機構辦理貸款風險
在對企業進行貸款的辦理時,金融機構沒有對貸款企業的進行審核、評估,便對其判定可申請貸款,從而導致潛在風險的出現。另外,一些工作人員受人情的影響,為熟人等進行貸款的辦理,從而導致風險的產生[1]。
(六)新型金融業務特點風險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標準的新技術出現,加快了金融產品的更新,所以出現了金融一體化的現象,使得金融體系變得脆弱。另外新型的金融產品提高了資產和信息傳遞的分配速度。另外,因為年輕人多喜歡使用新型技術,所以許多人加入到金融行業,因此拉低了整個行業素質,從而產生了一些潛在風險[2]。
二、面對金融經濟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構建合理的金融戰略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完善戰略目標,能夠使社會對金融產品進行正確的認知。通過相關戰略的設置,不僅能夠保證金融工作的完成,而且也能夠為混亂的金融市場指明道路,更能夠調節行業人員的心理狀況,提高其自律意識[3]。
(二)加大對市場的監管
我國的金融外部監管通常情況下是以機構的經營業務的合法性等作為監管對象。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金融業不斷的發展,金融風險不斷的提升,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加強金融的監管,減少風險的產生[4]。我國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資產權重指標,健全風險準備金制度,以此來提高抵抗金融風險的能力[5]。
為了使金融經濟面向全球化,達到優化經濟風險的目的,所以要提高對金融體系的監控程度,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在合理的監管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另外,應該保證信貸活動的高效化,為優化風險奠定基礎[6]。例如,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操作。此外,國家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使得市場能夠按照法律法規進行金融活動。所以,金融工作者應該對其進行階段性的監督,從而降低金融經濟發生的概率。
(三)加大對違法情況的處罰力度
面對一些企業在進行金融活動中所觸犯的法律行為,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其的打擊程度,從且嚴格監管金融機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活動,倘若有人進行了違法違規的行為,管制部門應該立即對其進行查辦,倘若已經構成了犯罪行為,那么要給予一定的處罰。另外,不僅要設置相關的法律措施對其進行約束,還要在其思想上讓其改變,從而防止惡意資本流失情況的出現。
(四)提高對技術風險的防范措施
從監督主體來看,是利用傳統金融業務與當前技術相對較好的手段進行風險的防范,并提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風險防范措施。另外,在新時代的金融機構中,需要制定技術風險的監控標準,從而對各個環節的風險進行考慮。相關部門要嚴格的建立預防體系,并落實到金融業務中,倘若發現問題后,及時的對其進行解決。
(五)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
當前,我國新時代的金融體系還在發展的初期,面對巨大的利益,大量投資者容易忽視其中的風險。所以,要對投資人的防范意識進行教育。首先,要明確告知投資者可能面對的風險,其次盡量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盡在,相關部門要不斷的加強宣傳,引起投資人的警惕,使投資人明白投資風險,以免資金落入歧途。
(六)完善監督體制
第一,完善內部控制方式。規范金融機構的內部機制,能有效的預防范金融風險。金融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對內部的控制目標進行明確的認知,在貫徹法律的原則下實施企業的發展目標,從而有效的將經營風險進行消除。
第二,使內部的監督系統得到健全。為了有效的規避風險,各個金融機構應該建立合理的監督系統,例如,內部評價、業務風險評價機制等。當這些問題發生后,也能夠通過這些機制,來對風險進行處理,避免挪用等狀況的出現。另外,在面對各種交易時,規范資金交易流程,建立風險管控系統,從而提高風險的管理水平。
第三,進行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置。每個金融機構都應該建立自己內部的審計部門,這個部門要有較大的權利,能夠為各個部門進行約束。而且審計部門在運行的過程中,不必干擾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行,但是要對審計報表進行如實的評價。而且,作為機構內部的審計部門,應該定期的進行審核,從而形成一系列的監督管理體系。
第三,將授權分責制度落實。
金融機構想要有效的規范風險,就需要進行授權分責制度的建立,結合相關的業務流程,進行審批手續的建立。另外,通過經營過程的具體活動,進行合理的授權管理制度建立,并且利用授權、授信分支機構進行檢查。最后,所有授權都應該使用書面的形式進行確認,然后進行命令的下達,而且保證工作范圍不超出授權范圍。
(七)改革機率市場
為了有效的化解金融風險。應該推動機率市場的改革。具體有以下的做法。第一,對存款利率的市場化的形式進行探索。其中應該對協議存款的標準化等加大研究,為其奠定發展基礎。第二,結合實際的情況,調整機率結構,改進計息和結息的方式。第三,在當前市場中,利率無法代替作用是因為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均衡,而導致機率缺乏針對性。對于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分割子市場,使其連接成一個整體來解決這個問題。第四,加大對利率衍生品的研發,降低準入標準,提高市場對風險的控制能力。第五,對征信、存款保險金制度進行建立,從而為機率市場化提供保障。征信制度能夠改善我國的信用狀態,能夠達到優化市場的作用。而存款保險金制度,能夠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加快機率市場化的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金融經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為了保證這個行業的健康,應該高度重視對互聯網風險的防范,并且針對企業的特點,來使用有效的措施來規避風險。并且在保證金融活動順利運行的狀態下,保護民眾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楊季萍.新時期金融經濟的風險與防范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16).
[2]梁紫霜.淺談新形勢下金融經濟的風險與防范對策[J].商情,2017(24):17.